
UCLA 在《Cell》發表的研究指出,常見抗憂鬱藥物 SSRI 在小鼠與多種腫瘤模型中提升 T 細胞的抗癌活性並降低腫瘤體積,提示老藥新用的研究方向,但臨床應用仍需更多人體試驗與安全性評估。
SSRI 與免疫反應的研究重點
這項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表的研究報告,觀察到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實驗處理後,T 細胞在對抗腫瘤上的活性有所提升。研究團隊指出,在實驗條件下,某些 SSRI 類藥物能改變免疫細胞的反應型態,進而影響腫瘤生長曲線。
實驗模型與主要觀察
研究包含多種腫瘤模型的動物與模擬人類腫瘤環境的實驗,報告指出使用 SSRI 後,實驗動物的腫瘤體積平均減小約半數,且 T 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力提升。團隊也評估了將 SSRI 與抗 PD‑1 類型的免疫檢查點阻斷劑共同使用的效果,在部分動物模型中觀察到腫瘤更明顯的縮小甚至清除現象。
可能的生物機制
研究團隊提出,T 細胞在接觸腫瘤時會改變某些代謝相關酵素的表現,原先針對該酵素的抑制劑因副作用受限,研究遂轉向探索安全性較高的 SSRI。實驗資料顯示,SSRI 似乎能透過調控免疫細胞功能,提升其對腫瘤的反應能力,但確切分子機制仍需後續研究釐清。
臨床意義與限制
作者指出,此類「老藥新用」的策略有助於降低研發成本並加速臨床轉化的可能性,特別是使用已獲准用藥能減少不確定性。不過,目前的觀察主要來自動物與實驗模型,人體療效與安全性需透過嚴謹的臨床試驗來驗證。
研究也提及,現行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在臨床上對部分患者有效率有限,因此尋找可增強免疫反應的輔助策略具有研究價值,但任何治療上的應用都必須考量個別患者的風險、潛在副作用與醫療監測需求。
讀者應如何理解這類新發現
對一般讀者而言,這類研究屬於基礎與轉譯研究的早期成果,表明某些已知用藥在免疫調控上可能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但並不表示可立即用於臨床治療或取代現有標準療法。若對自身用藥或癌症治療有疑問,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不應自行調整處方或以非經證實的方式更換療程。
這篇報導以學術研究為核心,提醒社會關注科研如何逐步轉化為臨床應用的同時,也需保持對安全性與療效證據的審慎態度。
重點回顧
UCLA 的實驗模型研究指出 SSRI 可提升 T 細胞對腫瘤的活性並降低腫瘤體積,提供老藥新用的研究方向,但人體療效與安全性需透過臨床試驗驗證,臨床應用仍有限制與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