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氣消融術在攝護腺肥大治療的應用

2025-11-0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水蒸氣消融術在攝護腺肥大治療的應用

水蒸氣消融術是近年微創治療攝護腺肥大的選項之一,針對排尿困難與夜尿問題提供替代性的手術方式,本文說明適用族群、治療原理、術後照護與風險考量,協助讀者了解何時應尋求專業評估。

攝護腺肥大與常見症狀

良性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情況,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體積增大可能壓迫尿道,引起排尿遲緩、解尿不乾淨、頻尿與夜尿等困擾。輕中度症狀常先以藥物控制,若藥物效果不佳或症狀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會討論是否進一步採取手術介入。

什麼是水蒸氣消融術

水蒸氣消融術是一種經尿道的微創治療方式,利用內視鏡將高溫水蒸氣注入增生的攝護腺組織。每次注射瞬間釋放能量,使局部增生細胞發生變性,隨時間被吸收,待組織體積縮小後可改善尿流與排空問題。常見作法是於門診或短暫麻醉下進行,每例通常注射數次位置以覆蓋需要治療的區域。

適應族群與效果預期

根據臨床經驗,水蒸氣消融術常用於攝護腺體積約30至80cc的病人,特別適合希望保留性功能或不耐長時間麻醉的患者。與傳統刮除或雷射手術相比,手術及麻醉時間較短、出血較少,且可降低逆行性射精與勃起功能受影響的機率。已有追蹤資料顯示,術後四年再治療率約在4.0%至4.4%之間,但個人預後仍受多種因素影響。

術後照護與可能風險

術後因局部腫脹,常需暫時留置導尿管約一週,腫脹消退後再移除。症狀改善通常在術後1至4週內逐步出現,但短期內可能有尿道刺激、血尿或排尿不適等現象。雖然相對減少了某些性功能併發症的機率,但所有手術皆有風險,應與醫師詳談個人適應症與可能的副作用及替代治療選項。

何時應就醫與檢查

若出現排尿遲緩、頻繁夜尿、解尿感不完整或急性尿滯留等症狀,建議儘速接受泌尿科門診評估。醫師通常會依病史、身體檢查與必要的檢查(如尿流率、影像或血液檢查)判斷病情嚴重度與最適合的治療路徑。

在考慮水蒸氣消融術或其他介入治療前,與泌尿科專科醫師討論期望改善的目標、可能的風險與術後追蹤計畫,有助於做出符合生活品質與健康需求的決策。

重點回顧

水蒸氣消融術提供一種微創選擇,可在短時間內縮小攝護腺組織、改善排尿症狀,對重視性功能保存者具有吸引力,但仍需考量術後腫脹、暫時導尿與個人適應症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