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性侵懲戒爭議推動更嚴格撤照與停業規範

2025-09-1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醫師性侵懲戒爭議推動更嚴格撤照與停業規範

近期醫院性侵相關懲戒案引發討論,醫師公會建議以法律明確規定撤銷執照或最低停業年限,並完善懲戒與復職程序,強化病患權益保護與醫療倫理約束。

懲戒決定與事件概要

醫院內部與主管機關針對涉及病患的不當性接觸案件,已啟動懲戒程序並做出不同處分。部分醫師被處以停業或廢止執業執照,事件促使社會對醫師專業倫理與病患安全的關切升高。

此類案件通常由衛生主管機關與醫師懲戒委員會審理,依現行醫師法得以採取廢止證書、停業或撤銷登記等處分,但具體量刑標準與裁罰基準常成為討論重點。

醫師公會的三項建議

公會提出三大方向的修法與制度建議,首先建議法律明文規定對於涉及病患性侵或以診療為名之不當接觸,應採取強制撤銷執照或不得低於一定年限的停業處分,以明確最低處分門檻。

其次建議訂定更詳細的懲戒程序與裁罰標準,以建立裁罰的一致性與可預期性;第三則建議針對恢復執業的條件增列規範,明確回復執業前的審查與監督機制。

法制缺口與討論重點

公會與主管機關指出,現行授權雖允許採取多種懲戒措施,但缺乏量刑細則與一致性標準,因此有必要透過立法或行政規範明確化裁罰尺度,並就案件的輕重緩急、事證認定與性別平等相關法規加以銜接。

討論焦點還包括如何界定不當行為的程度、受害者保護的程序以及在保障當事人程序正義的前提下,建立能兼顧醫療品質與病患安全的懲戒體系。

主管機關回應與下一步可能措施

主管單位表示,醫師法已有不同層次的懲處規範,未來是否建立更一致的裁罰基準,或就復業條件做出明文規範,仍可作為政策討論項目。相關機制的修訂需經各界協商以凝聚共識。

業界與監管部門的討論方向包括完善懲戒的操作細節、明確化處分標準,以及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與受害者保護措施,以降低類似事件重演的風險。

對病患與醫療環境的影響觀察

案件與後續討論不僅牽動個別受害者權益,也關係到公共醫療信任與醫師專業倫理的社會期待。制度面的強化旨在提高病患安全感、明確權責,以及讓醫療現場的專業監督更具可操作性。

作為觀察與報導者角度,本案凸顯懲戒架構與法律細則的調整需求,未來相關法規與實務操作的變動,將影響醫療倫理落實與病患權益保護的成效。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醫師性侵懲戒的處分案例與公會三項建議,指出需以法律明確撤照或最低停業年限,並建立一致性裁罰與復業審查機制,限制在於立法與實務細節需跨部門協商。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