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併發症風險須留意 臨床觀察與照護要點

2025-10-0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中風併發症風險須留意 臨床觀察與照護要點

本文以近期住院案例為起點,說明中風患者常見症狀與五大併發症風險,並整理臨床觀察與日常照護重點,協助照護者判斷就醫時機與預防措施。

個案概況與住院考量

一名中風後病人因呼吸困難再度入院並進入加護病房,經醫療團隊評估後轉至普通病房觀察。家屬表示遵從醫師建議延長住院觀察,以確保呼吸與生命徵象穩定再辦理出院。

在中風恢復期,短期內病情波動並非罕見,因此醫療團隊會以維持呼吸、預防感染與併發症為優先考量。

中風併發症與常見表現

中風可能造成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語言或吞嚥功能受損,以及認知或情緒變化。這些功能障礙會影響日常活動與自我照顧能力,也提高一系列併發症的風險。

五大併發症與照護要點

  • 心血管問題:中風患者常合併高血壓或心律不整,需依醫師建議定期服藥與追蹤,並留意胸悶或呼吸急促等變化。
  • 肺炎:吞嚥功能異常或分泌物吸入可能增加肺炎風險。照護上可採用坐姿幫助咳痰、評估吞嚥安全並配合吞嚥訓練。
  • 泌尿道感染:長期導尿或排尿不暢會提高感染機率,保持會陰部清潔與適量飲水有助降低風險,必要時依醫療指示處理。
  • 排便困難:因活動量減少或腸胃功能改變,患者易有便秘。可透過富含纖維的飲食、規律排便習慣與醫療建議下的輔助方式改善。
  • 褥瘡:長期臥床或移位受限者須注意皮膚受壓情形,常見作法包括定期協助翻身、檢查皮膚與使用適當壓力分散措施。

復健與日常照護重點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在中風康復中扮演重要角色,目標通常是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維持或恢復肢體功能,以及降低併發症風險。護理人員與家屬可配合治療師指導,逐步建立安全的活動與飲食模式。

環境安全評估、輔具選配與心理支持也是照護的一部分;當出現呼吸困難、高燒、意識變化或急性疼痛等警訊時,應儘速與醫療團隊聯繫或就醫。

面對中風後可能的併發症,跨專業團隊的持續評估與個別化照護計畫能協助降低風險並改善生活品質。照護者應與醫療團隊密切溝通,根據病人功能與恢復狀況調整照護重點與居家準備。

重點回顧

中風患者在恢復期面臨心血管事件、肺炎、泌尿道感染、排便問題及褥瘡等五大併發症風險;透過適當的觀察、復健介入與環境調整可降低併發風險,但仍需依醫療團隊評估因人而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