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新冠重症激增與新冠疫苗認知挑戰

2025-09-1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夏季新冠重症激增與新冠疫苗認知挑戰

今年夏季短期疫情高峰導致重症人數上升,調查顯示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在新冠疫苗接種與風險認知上存在明顯落差。本文整理調查重點、常見迷思與專家澄清,並說明高風險族群的檢視重點與公共衛生回應方向。

疫情概況與高風險族群觀察

今年夏季疫情在約十週內出現高峰,期間通報重症病例達1280人,重症患者多為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報告指出,每五位重症患者中約有一位死亡,並且九成以上重症者未接種最新疫苗。這些數據指出高風險族群在疫苗保護上的落差值得關注。

調查發現的疫苗猶豫原因

針對長者與慢性病患者的調查顯示,有四成到六成受訪者屬於疫苗猶豫者,主要原因包括認為確診後症狀較輕或擔心副作用。不到四成受訪者對疫情感到憂心;在猶豫者中,近八成憂心副作用,約四成誤信 mRNA 技術會改變 DNA。

專家澄清與安全性觀察

醫學會與相關專家表示,mRNA 技術具有多年研發基礎,學界不認為其會進入細胞核或改變基因序列。報告也提到全球累計接種劑次被引用以支持長期安全性觀察,並指出各國持續監測接種後不良事件以評估風險。當局的疫苗不良事件通報顯示通報率與流感疫苗相近。

防護與公共衛生措施現況

公共衛生機構指出,部分國家在高齡族群的接種率大幅高於本地,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仍有提升空間。為因應需求,當局規劃分階段提供疫苗,優先照顧高風險族群並希望配合地方推行疫苗宣導與破除迷思。

常見問答與就醫提醒

  • 誰屬於高風險族群:一般以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者為主,需與醫療團隊討論個別風險。
  • 何時應諮詢醫療專業:若有疫苗相關疑慮或接種後出現持續或加重症狀,建議向具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諮詢。
  • 資訊判讀建議:面對疫苗相關資訊,可參考官方或學會的澄清說明,警覺缺乏來源的斷言或刻板說法。

針對新冠疫苗的認知差距,專家呼籲以透明資訊與在地溝通降低猶豫。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了解個人風險、向專業諮詢以及關注官方監測結果,是評估個人防護選項的重要步驟。新聞與公共衛生報導應持續提供可驗證資訊,協助民眾在不確定時做出知情決策。

重點回顧

調查顯示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在新冠疫苗認知與接種率存在明顯落差,常因副作用疑慮延遲接種;理解風險、向專業諮詢與官方監測可提升決策品質,惟長期影響與監測仍有不確定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