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議員揭露水仙宮市場疑似中國藥品攤位,市府衛生局已實地稽查並將疑似產品送衛福部鑑定。本文說明查核情形、相關藥事規範與民眾及攤商在面對疑似未經許可藥品時的注意要點。
事件概述與通報情形
本案由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李宗霖向市府通報,指出台南市中西區水仙宮市場出現疑似來自中國的藥品傳直銷攤位並有宣傳布條。市府衛生局依通報內容進行現場查核,當場發現展示紅布條但未找到現場實物,議員隨後提供疑似產品樣品供衛生局檢驗。
現場查核與檢驗進度
稽查人員確認現場掛有「樂新幫舒緩液進入寶島」之紅色布條,但未見可供販售的藥品存放。衛生局取得議員提供的疑似產品樣本,發現標示僅有品名與使用方式,缺乏明確的使用目的或功效說明。
依程序,衛生局已將該樣本送交中央主管機關鑑定產品屬性,待化驗與確認成分後,若認定為藥品將依相關法規採取後續處置。
法規要點與可能處置
衛生局重申藥品並非一般商品,販售及輸入需有相應藥商或藥局資格與許可。若產品被鑑定為藥品且未經許可輸入或由無資格販售,將依藥事法等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違規情節最高可處新台幣200萬元罰鍰。
在行政與司法程序完成前,主管機關會先以鑑定結果作為是否進一步執法或移送的依據。
民眾與攤商應注意事項
- 購買藥品應以合法藥局或具藥商資格的通路為主,留意包裝標示是否完整且具法定資訊。
- 遇到街頭攤販或市集販售疑似藥品,建議採取拍照並向地方衛生機關通報,避免自行使用未明成分產品。
- 攤商應了解販售藥品的法定限制,未取得資格或許可不得販售、輸入或宣稱治療效果,避免觸法。
稽查展望與公共衛生提醒
衛生局表示將不定期加強傳統市場及夜市等場域的稽查,防止違規藥品流入流通體系。相關鑑定與執法過程需時間,民眾在等待官方結果時應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產品,以降低健康風險。
本案同時呈現市場監督與消費者警覺的重要性,行政機關將循程序釐清產品屬性並依法處理,民眾與攤商皆需配合查核與遵守相關規範。
重點回顧
事件凸顯市場可能出現未經許可流通的疑似外國藥品,提醒民眾慎選購與注意標示,官方鑑定後將依藥事法處理,但成分鑑定與司法程序需要時間,民眾應以合格通路為主並諮詢專業意見。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