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心理健康月推廣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活動

2025-09-1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臺南心理健康月推廣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活動

臺南市衛生局於9月10日至10月10日舉辦心理健康月,推出82場多元社區與校園活動,結合講座、藝術療癒與心理篩檢,強調自殺防治與憂鬱識能,鼓勵市民增進自我照護與互助支持。

活動概覽

為響應世界自殺防治日與世界心理健康日,臺南市衛生局在全市各區安排82場活動,涵蓋講座、工作坊、影展與心理健康檢測等形式。活動時間集中於9月10日至10月10日,目的是以社區為基礎提升公共心理健康意識及可近性。

活動內容與參與族群

設計上兼顧不同年齡與生活情境,包含長者與家庭照顧者的心理促進、職場心理適應與青少年校園支持、以及孕產期陪伴與家庭教育等面向。活動形式多元,從手作與藝術創作到園藝與芳療,藉由生活化方式提供壓力調適與情緒照護的學習機會。

社區與生活化的學習方式

市民可透過攝影展、電影賞析或正念飲食等體驗,學習察覺情緒變化與簡易的自我照護方法。這類活動強調參與感與互動,藉由社區網絡增進彼此支持,降低孤立感。

專業資源與守門人機制

系列活動安排專題講座,邀請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及社工分享臨床觀點與社區介入經驗,並推廣憂鬱症識能與自殺防治。宣導中強調守門人角色,包括早期識別、適切回應與轉介流程,以建立社區層級的支持網絡。

守門人角色的核心要素

  • 察覺:注意行為或情緒上的顯著變化
  • 回應:以同理與傾聽提供初步支持
  • 轉介:當狀況超出自助範圍時,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何時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若個人或身邊的人長期出現情緒低落、睡眠或食慾改變、無法執行日常功能或出現自傷想法,建議尋求合格的醫療或心理專業評估。早期介入有助於降低風險並連結適切資源,但對話與支持同樣重要。

衛生局透過心理健康月的系列活動,期望在家庭、學校、職場與社區間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支持文化。鼓勵民眾以日常互動與友善關懷來減少污名,共同營造理解與陪伴的社會氛圍。

本篇由健康議題記者角度撰寫,旨在提供活動概況與心理健康推廣的實務面向,期待藉由社區參與提升市民心理健康識能與相互守護的能力。

重點回顧

臺南市心理健康月推出82場活動,結合社區與專業資源推廣自殺防治與憂鬱識能,強調早期識別與互助支持,但仍需持續建構長期社區網絡與專業轉介途徑。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