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衛生局針對108件散裝飲冰品與配料抽驗,複驗結果顯示有10件產品腸桿菌科超標、8家業者被處分。本文以科普角度說明檢驗範圍、腸桿菌科指標意義,以及消費者與業者可注意的衛生與保存要點,提供實用的安全參考。
檢驗範圍與主要發現
衛生局在夏季對散裝飲冰品、食用冰塊與飲料等共108件樣品進行檢驗。初驗有29件不符合規定,經通知業者改善後再次複抽,仍有10件產品在複驗時顯示腸桿菌科超標。
其中涉及的業者包含多家連鎖與餐飲店,相關產品類型包括冰沙、茶飲、奶味霜淇淋等。衛生局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不符規定的製造或販售業者處以3萬至4萬元不等的罰鍰。
腸桿菌科指標代表什麼
腸桿菌科常作為監測水、冰品及飲食衛生的指標微生物。若檢出量偏高,通常表示製程、食材、器具或包裝等環節可能存在污染風險,或是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管理不到位。
此外,常溫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繁殖,腸桿菌科過高會降低飲品與冰品的品質並縮短可安全保存的期限。
消費者與業者應注意的重點
- 選購時注意容器是否有完整的密封或適當冷藏保存,避免長時間置於常溫下。
- 業者應落實原料管控、製程衛生、器具清潔與員工手部衛生,降低交叉汙染風險。
- 飲品加料或配料若為散裝供應,應確保來源可追溯並遵循冷鏈管理。
何時應尋求醫療協助
若飲用後出現持續嘔吐、腹瀉、高燒或明顯脫水等嚴重症狀,建議儘速就醫檢查。對於輕微腸胃不適,可觀察症狀變化並考慮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本次抽驗結果提醒消費者在炎熱季節選購散裝飲冰品時注意保存與衛生,業者亦應檢視並強化製程管理。記者呈報,後續衛生單位仍會依規定持續監測抽驗情形以保障食用安全。
重點回顧
本次抽驗發現部分散裝飲冰品腸桿菌科超標,提醒業者強化製程與衛生管理,消費者注意保存與出現症狀時就醫;抽樣檢驗具時效性與範圍限制,不能推論所有產品風險相同。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