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非洲豬瘟疑慮,臺北市啟動校園食安加強稽查,透過聯合稽查小組與抽驗機制強化豬肉及相關製品來源管理,並提升資訊透明度,協助家長掌握學童午餐食材來源與安全管控做法。
稽查行動與跨局處分工
地方教育機關啟動加強稽查,派員赴學校現場查核供膳場所的衛生管理與食材來源。稽查團隊由教育局、衛生局與動物保護處等單位組成,分別負責餐廚衛生、食品留樣與肉品來源查驗等項目。
現場查核包含食材存放與處理流程、烹調過程之衛生管理、人員訓練紀錄及食材驗收文件等,並進行隨機取樣,送交第三方檢驗單位依衛生主管機關公告的方法檢驗,強化檢驗程序的公正與透明。
食材來源管控與稽查結果
稽查結果顯示,部分學校使用具有可追溯標示的國產 CAS 認證豬肉產品,學校亦保留檢驗報告與來源驗收記錄,供應鏈來源可追溯。稽查團隊強調,透過來源把關與留樣檢驗,可提升校園午餐的風險控管。
為降低供應中斷或風險擴散情形,教育機關建議學校與團膳業者在兼顧營養與食安前提下,視情況彈性調整菜單或以雞肉、魚類、蛋類及植物性蛋白等替代食材,維持學生用餐的多樣性與營養均衡。
資訊公開與家長查詢管道
為落實資訊透明與家長知情權,學校每日午餐食材已登錄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並與校務相關應用介接,家長可透過行動裝置查詢每日菜單、食材來源及供應商資訊,以掌握孩子的飲食安全管理情形。
地方主管機關表示,結合稽查、抽驗與資訊揭露三項措施,旨在強化家長對學校午餐供應鏈的信賴,同時維持學童日常飲食的安全與營養。
面對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風險,教育行政與衛生單位持續協調現場稽查與抽驗流程,並推動相關食安教育,期望在制度面與作業面雙管齊下,維持校園用餐環境的安全與穩定,讓家長與師長對學童的每日用餐有更清楚的掌握。
重點回顧
臺北市以聯合稽查與第三方抽驗強化校園豬肉來源管理,並鼓勵以替代蛋白維持營養,同時透過食材登錄提高家長查詢透明度;措施有助提升風險控管但仍需持續監測供應鏈變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