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健康城市資源豐富,免費健檢項目全面升級

2025-08-0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北市健康城市資源豐富,免費健檢項目全面升級

台北市健康城市的核心優勢與建設成果

作為台灣的首善之都,台北市在整體醫療資源分配、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預防保健措施方面展現出領先地位。根據2024年「健康城市」評比,台北市在慢性病防治、健康提升以及環境保護方面表現優異,特別是在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的死亡率方面全國最低。這一切都代表著市民擁有較高的健康生活素養與良好的醫療照護環境。

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的全面策略

台北市在健康促進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在BMI過重與肥胖比例、成人吸菸率以及規律運動人口的提升。此外,空氣品質在東部城市中位居前列,顯示整體環境改善對提升市民健康的重要作用。這些指標不僅反映出民眾的健康意識,也展現出公共衛生措施的有效性。

持續推動慢病篩檢與長者健康管理

然而,台北市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利用率較低,老年功能性評估的達成率在全國屬於較低水準。市府透過社區醫療團隊與推廣「揪團」健檢活動,積極促進長者健康意識。特別是在慢病防治方面,市政府加碼提供胸腔X光、腹部超音波及骨質密度的免費健康檢查套餐,成為全國最受矚目的長者健檢項目之一。

應對人口老齡化與提升長者健康照護

台北市長蔣萬安坦言,人口老化是瞭解中最大挑戰。2024年,超過22.5%的民眾屬於高齡族群,這使得長者健康照護需求持續攀升。近年來,台北市透過「厝邊家庭醫師」社區健康管理計畫,結合預防醫學和健康促進,強化對長者的照護服務。根據國健署調查,高達77.1%的50歲以上族群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顯示慢病預防與管理的刻不容緩。

推動健康篩檢與居家照護措施

為配合人口結構變化,台北市在老人健檢服務中加入多項檢查,例如胸腔X光、腹部超音波與骨密度測試,目的在於早期發現疾病,降低慢性病惡化風險。同時,市府也透過營養篩檢及疫苗接種推廣提升免疫力,促進長者身心健康。這些措施提升長者健康的整體照護水平,逐步建立更完善的長照體系。

空氣品質安全與呼吸系統疾病的控制

台北市在空氣污染管理上也展現出積極作為。儘管市內沒有大型工廠,交通排放仍是空污的重要來源。政府持續推動電動車補助、建立空品維護區,限制柴油車輛進入,以降低PM2.5濃度,保護市民呼吸道健康。特別是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氣喘等高發疾病方面,定期的環境改善措施與健康宣導扮演重要角色。

推廣室內空氣品質認證與健康教育

除了室外空氣治理外,台北市也著手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場所」計畫,鼓勵公共場所與商家加強通風換氣並裝設空氣淨化設備。目前已有超過150處場所取得認證,旨在建立安全的室內環境。並透過肺部疾病的健康宣導與疫苗接種,提高長者及兒童的免疫防禦能力,進一步降低疾病風險。

促進全民運動與健康生活的整體推動

為了破解久坐不動與不良飲食習慣,台北市尤其強調增進大眾運動參與率。除了傳統的12區運動中心,市府啟動「台北躍動館計畫」,在多個區域設置特色運動館,鼓勵市民養成運動習慣。運動計劃如「U-SPORT樂」透過獎勵機制,促進全民運動風氣。同時,市長本身也以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作為示範,展現領導力,營造城市運動氛圍。

官方社區與公共活動的身心維護

此外,市長親自帶頭參與龍舟競賽,強化全民體能與團隊合作意識。市政也積極推動健康飲食,倡導少油炸、多魚類,以及適度運動,進一步促使全民落實健康管理。這一系列政策措施與活動,穩固台北市作為亞洲健美城市的地位,並持續推動全民健康理念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