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推出核醫藥品自動分裝系統 減少人員輻射暴露風險

2025-10-2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北榮總推出核醫藥品自動分裝系統 減少人員輻射暴露風險

台北榮總研發結合人工智慧與六軸機械手臂的核醫藥品自動分裝系統,將在無人操作環境執行抽取、分裝、貼標與封裝,旨在提升製備效率並降低醫事人員輻射暴露與職業傷害風險。

系統設計與功能說明

這套核醫藥品自動分裝系統由核子醫學部與醫學工程室共同開發,採用人工智慧控制與六軸機械手臂,能在無人直接操作的環境下,完成放射性藥劑的抽取、定量分裝、貼標與封裝等製程。系統設計同時考量分裝精度與輻射防護,將操作人員與藥品的接觸時間降至最低。

臨床作業現況與設計動機

核醫部主管指出,台北榮總每日約有150名患者接受輻射藥品相關治療,醫院在這類藥品的製備與分裝上投入大量人力。傳統流程中,藥師需手動操作鉛罐與分裝器材,每個鉛罐重量約為1.5到2公斤,長期搬運與手部操作可能造成手指、手臂等職業傷害。

預期帶來的工作安全效益

以機械手臂執行分裝作業,可減輕人員負重並縮短直接操作時間,進一步降低輻射暴露的機會。系統也具備高精度控制與自動化輻射防護設計,目標是同時提升作業效率與職業安全。

研發成果與推動時程

該系統在國內創新技術博覽會中獲得發明競賽金獎,團隊表示系統預計於明年二月正式上線。上線後,製程自動化有助於穩定藥品品質、縮短作業時間,並作為核醫領域降低人員暴露的技術示範。

相關科技整合與臨床應用趨勢

同場展出還包括結合人工智慧的血液透析即時監測預警系統,顯示醫工與臨床的跨域整合持續推動智慧醫療與病人安全應用。這類技術多以改善臨床監測與降低人為風險為目標,仍需在臨床流程、教育訓練與維運管理上持續驗證與優化。

導入自動化分裝系統可望在核醫藥品製備鏈中減少人員直接暴露、降低職業傷害並提升作業一致性,但在實務操作前仍需進行完整風險評估、操作流程驗證與人員訓練,確保系統與現場作業流程安全銜接。

本案展示了結合人工智慧與機械手臂的技術如何應用於核醫領域,未來在推廣與上線後,持續監測實務成效與安全表現將是關鍵。台北榮總的研發經驗亦提供其他醫療機構在導入自動化製備時的參考方向。

重點回顧

本文介紹台北榮總以人工智慧與六軸機械手臂研發的核醫藥品自動分裝系統,重點在於降低人員輻射暴露與職業傷害、提升製備效率,並強調導入前需完成風險評估與操作驗證以確保臨床安全。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