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聞週刊發布2026年全球最佳智慧醫院名單,台灣有13家醫院上榜,位居亞洲第二。本文解析評比方式、上榜名單與智慧醫療在臨床服務與病人照護上的關鍵面向,協助讀者理解何時關注智慧醫院發展與就醫選擇。
榜單與評比方法說明
美國新聞週刊與國際調研機構 Statista 合作,針對智慧醫院進行年度評選。評分以聲譽評分占大宗,另有由 Statista 發放的醫院成熟度問卷,以及國際評鑑與其他智慧醫療評比成績共同構成。
聲譽評分包括國際醫療專業人士的推薦與國內專家推薦;問卷則覆蓋醫院資訊系統完整度、電子功能、遠距醫療、人工智慧、機器人應用、病人與員工滿意度,以及病人安全科技等面向。
台灣上榜醫院與區域表現情形
本次共有350家醫院入榜,美國與歐洲醫院數量較多;亞洲方面,南韓以17家領先,台灣以13家排名亞洲第二,勝過日本與新加坡等國家。台灣今年上榜家數較去年增加五家,顯示國內在智慧醫療部署與應用上有逐步擴展的趨勢。
入選的台灣醫院名單包含多家教學醫院與區域醫療中心,展現各院在資訊化、遠距服務與醫療流程改造上的不同發展重點。
智慧醫院的關鍵面向與實務應用
- 資訊系統與電子功能:強化病歷整合、資料交換與臨床決策支援,以提升資料可用性與照護協調性。
- 遠距與虛擬醫療:擴大慢性病管理、術後追蹤與偏鄉醫療可及性,但需注意資料保護與診療品質監測。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應用:用於影像輔助判讀、流程自動化與護理輔助,可減輕人員負荷但需嚴格驗證與監督。
- 病人與員工滿意度與安全科技:採用科技不應忽略溝通、可近性與實際照護成效的評估。
醫院經驗與推動挑戰
受訪院方指出,持續投入跨領域團隊合作與外部合作夥伴關係,是推動智慧醫療的常見策略。部分醫院強調在機器人應用、擴增實境教學與資通訊整合等面向取得進展,進而改善流程與病人安全。
同時,導入新技術面臨人力訓練、系統互通、資安與成本等挑戰,需在臨床價值與風險管理間取得平衡。
讀者如何把握資訊與就醫時機
對一般民眾而言,了解智慧醫院的應用場景有助於做出就醫與追蹤判斷。若關注遠距服務、術後追蹤或特定科技介入的可及性,可向就診院所詢問其相關服務項目與品質監測機制。
在選擇醫療服務時,除參考院所的資訊化能力外,也應考量個人病況、臨床團隊專業與就醫便利性。智慧醫院的發展是提升醫療服務的一環,但不應取代與醫療專業人員的面對面評估與諮詢。
整體而言,全球智慧醫院評比提供一個觀察各院在數位化與創新應用進展的視角,台灣入選家數增加顯示國內醫療單位在相關技術與服務模式上逐步成熟,未來仍需在臨床成效與風險管理上持續檢驗與優化。
重點回顧
美國新聞週刊榜單反映醫院在資訊化、遠距醫療與人工智慧等面向的成熟度,台灣13家院所上榜顯示技術擴展,但仍須面對資安、系統互通與臨床驗證等限制,讀者可據此評估就醫服務可及性與品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