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項藥品擬退出台灣 藥物供應與缺藥因應解析

2025-10-1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47項藥品擬退出台灣 藥物供應與缺藥因應解析

截至今年九月底已有47項藥品提出退出台灣市場,引發缺藥關切。本文說明現況、可能影響的用藥族群與政府與健保部門已規劃的通報與穩定供應措施,協助讀者了解何時應注意及如何留意替代用藥資訊。

現況概述與主要風險

衛福部與食藥署掌握的資料顯示,今年至九月底共有47項藥品申請退出台灣市場。多數為已上市多年、具學名藥可替代的老藥,因此短期內多可由替代藥品填補供需。不過仍有個別關鍵藥物面臨停產風險,可能影響特定治療族群。

個案說明與短期應對

官方說明指出,僅有一項用於器官移植的抗排斥藥物因廠商停產,現有庫存推估可供應至明年底;衛福部將規劃專案進口以補足缺口。此類情形顯示即便多數藥物有替代選擇,少數關鍵藥品仍需專案協調與跨部門協作。

制度性調控與通報機制

為避免藥品供應短缺擴大,食藥署研議未來藥品退場需提前六個月通報,並在缺藥期間可統一調配以避免囤藥或搶藥潮。中央健保相關單位已建立單一窗口,透過藥品供應通報平台進行資訊對接,提升醫療院所對短缺的因應能力。

健保與產業支持措施

健保署表示已與相關單位討論短缺應變策略,並透過政策工具支持國內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的在地製造。政府亦已挹注預算以穩定藥品供應鏈,並設計必要藥品價格保障與調升機制,讓廠商能反映成本以維持供應意願。

對一般民眾的實務建議

  • 若您正服用慢性或關鍵性藥物,建議定期與主治醫師或藥師確認藥品庫存與可能替代藥品。
  • 遇到藥局缺貨時,可詢問醫療團隊是否有可行的替代處方或臨時領藥安排,但勿自行囤藥或更改用藥。
  • 關注衛福部與食藥署公告的通報資訊,留意是否屬於政府已公告的必要藥品保護範圍。

面對藥品退出市場與潛在的供應壓力,政府推動的提前通報、單一窗口與價格與製造支持等措施,旨在降低對醫療照護的衝擊。民眾與醫療提供者之間的溝通也相當重要,以便在供應變動時找到合適的用藥方案。

重點回顧

今年已有多項藥品擬退出市場,多數可由學名藥替代,但少數關鍵藥品仍須專案因應;政府以通報、調配與產業支持等措施維持供應穩定,病友應與醫療團隊密切溝通。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