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現疑似本土非洲豬瘟案例 防疫措施迅速啟動

2025-10-2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灣出現疑似本土非洲豬瘟案例 防疫措施迅速啟動

當局通報台中出現疑似本土非洲豬瘟個案並啟動緊急防疫措施,包括短期全國禁運禁宰與禁止廚餘養豬。本文說明事件進展、病毒特性與過去防疫演變,供飼養者與關切民眾參考。

事件現況與即時措施

官方表示,該病例仍需以病毒株分離進行實驗室確認,這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所要求的確認標準。為降低可能的擴散風險,當局宣布自中午12時起實施為期五天的全國豬隻禁運與禁宰措施,並全面禁止以廚餘餵豬,以減少人為傳播途徑。

相關監測與檢體採樣將由防疫單位安排,檢驗結果與後續措施將依實驗室鑑定與風險評估調整。

非洲豬瘟與傳統豬瘟差異

非洲豬瘟與傳統豬瘟同為豬隻高度傳染性疫病,但病原不同:傳統豬瘟由 RNA 病毒引起,而非洲豬瘟為 DNA 病毒,臨床表現與致死率差異使得兩者在防疫策略上有所不同。非洲豬瘟常透過野豬或被污染的飼養物品傳播到家豬群,且在國際間曾造成大規模流行。

台灣防疫回顧與疫苗演進

台灣在日治時期與戰後曾經歷傳統豬瘟的流行。歷史紀錄指出,1947 年傳統豬瘟發生率曾一度高。後來在1958 年推廣由國內專家研發的 LPC 活毒疫苗後,傳統豬瘟的發生率顯著下降。2006 年之後台灣未再發生傳統豬瘟病例,並於2023 年7 月1 日全面停止施打傳統豬瘟疫苗;2025 年5 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正式認定台灣為傳統豬瘟非疫區。

近年因動物福利與生產技術變化,疫苗生產方式與政策也有所調整,防疫策略同時強調邊境管制、監測與飼養管理。

飼養者發現異常時該怎麼做?

若發現豬隻出現大量不明死亡或群體不明原因衰弱,應儘速向所在地的動物防疫機構通報,並避免自行移動或處理屍體,以免增加傳播風險。官方將評估情況並安排必要的採樣與檢驗程序,後續處置請依防疫單位指示進行。

面對疑似本土案例,防疫重點在於快速通報、嚴格限制移動以及落實生物安全措施;同時也需等待實驗室的病毒株分離結果以完成正式確認。民眾與業者應保持資訊關注並配合官方公告,以免延誤相關防疫行動。

重點回顧

台中出現疑似本土非洲豬瘟案例後,當局啟動短期全國禁運禁宰與禁止廚餘養豬等緊急管制措施;事件仍待病毒株分離確認,防疫重點為快速通報與生物安全,實驗室鑑定結果將決定後續範圍與強度。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