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確認首例非洲豬瘟重組株基因序列比對結果

2025-10-3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灣確認首例非洲豬瘟重組株基因序列比對結果

農業部表示經基因定序確認台灣檢出的非洲豬瘟病毒為重組株,序列與中國及越南重組株相似度高。本文說明基因定序意涵、檢驗與監測重點,以及對養豬防疫管理的實務提醒,提供資訊型解析與風險溝通參考。

農業部獸醫相關單位指出,對於台灣檢出的非洲豬瘟病毒已進行基因定序,結果顯示為重組株;與中國與越南已通報的重組株比對,相似度分別為99.95%與99.92%。此一基因序列比對結果有助於後續流行病學追蹤與防疫決策。

何謂重組株

重組株指病毒在遺傳物質層次發生片段交換或重組,導致基因序列呈現與既有株不同的組合。針對非洲豬瘟的基因定序可以揭示病毒親緣關係與可能來源,但單一序列資訊不足以直接判定病毒致病性或臨床後果,仍需結合流行病學資料與實驗室監測結果判讀。

檢驗與監測應該關注哪些面向

  • 實驗室角色:基因定序為確認病毒型別與追蹤傳播路徑的重要工具,與PCR篩檢結果互為補充。
  • 臨床監視:持續注意動物出現的典型臨床徵候,例如急性死亡增加、發燒或出血傾向,並及時通報主管機關。
  • 流行病學調查:比對序列可協助掌握可能的傳播鏈與疫源地,進而規劃接觸追蹤與區域性防疫措施。

對養豬產業與防疫管理的意涵

基因序列顯示與鄰近國家重組株高度相似,代表防疫作為需強化跨境風險控管與場域內生物安全。對產業而言,應檢視人員、車輛、飼料與用品等可能的傳播介質,落實進出管制與消毒等基本作業。政府與產業的通報與協調機制在此階段尤為重要,以利快速掌握情勢並減少擴散風險。

何時應尋求官方協助

若場區發現異常死亡或疑似臨床症狀,應依規定立即通報動物防疫主管機關,並讓合格檢驗單位採樣送檢。面對病毒基因型的變化,專業檢驗與流行病學分析是制定有效防疫對策的基礎,民眾及從業人員應避免憑經驗或未經證實的資訊採取單方面行動,以免影響防疫作為。

本案的基因定序結果為後續追蹤與防疫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但也提醒相關單位持續整合檢驗、現場監測與流行病學資訊,並在公開溝通中維持透明與專業,協助產業與社會評估風險並採取適切的防護措施。

重點回顧

台灣檢出的非洲豬瘟為重組株,序列與中國、越南重組株高度相似;基因定序有助追蹤來源與傳播,但須配合流行病學與監測資料共同評估防疫策略與產業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