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近期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持續升溫,台灣的公共衛生體系積極導入先進的零接觸篩檢技術,以提升疫情防控的效率與安全性。工研院近日成功研發出具有正壓功能的無塵室級「正壓式檢疫亭」,並已於台大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及新竹馬偕醫院運行近一年。近期,該檢疫亭被運用於台北中興醫院與剝皮寮,進一步擴大篩檢規模,彰顯台灣在公共衛生科技上的進步。
何謂正壓式檢疫亭及其核心特色
正壓式篩檢亭透過微正壓設計,確保屋內空氣密閉,只有經由特殊過濾的空氣由內向外流動,有效阻擋污染物,降低醫護人員與民眾間的傳染風險。這樣的設計在國際公共衛生應用中也相當普遍,包括以色列、韓國與新加坡等國的先進零接觸篩檢方案,減少醫護與被篩民眾之間的直接接觸,提高篩檢量與安全性。
正壓式篩檢站的五大特色
- 安全反向流動:運用專利的正壓技術,空氣由屋內向外流動,污染空氣無法倒流入篩檢區域,大幅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 獨立潔淨隔離:亭體尺寸如電話亭般輕便,醫護與民眾雙方完全零接觸,且無塵等級高於醫院外科手術室,保障空氣潔淨度。
- 高效率採檢:雙面設計促進篩檢流程,每小時可進行至少12人次,日篩檢上限可達240人,提高全民篩查能力。
- 節能且舒適:內置冷暖氣,無論天氣高低,維持恆溫恆濕,確認檢疫人員工作優化,且科技節能,使一天電費不超過60元。
- 快速組裝/拆卸:結構設計簡單,機動部署便利,有助於彈性調度與擴展使用範圍。
國際先進篩檢方案與台灣本土應用
面對新天地教會爆發的族群感染事件,韓國在疫情爆發後,篩檢能力迅速提升,單日篩檢人數已破萬,且每日平均可達1.5至2萬人,設置600多個篩檢點。研究顯示,篩檢量越高,死亡率越低,專家指出,增加篩查資源與改善篩檢效率是台灣疫情控制的重要關鍵之一。
國際篩檢經驗提供台灣借鏡
去年,以色列率先推動零接觸採檢站,韓國與新加坡則推出「檢測得來速」車輛篩檢措施,民眾在車內即可完成篩檢,極大提升篩查效率,並大幅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台灣也積極引進相關技術,強化第三級防疫警戒,並限縮於高風險區域的篩查,以避免造成篩檢資源與人流混亂。
台灣疫情現況與篩檢策略
雖然國內篩檢量能已經相當充沛,台灣疾管署呼籲民眾注意自身健康,建議無症狀者不要非必要就醫,避免造成社區傳播的隱憂。預防勝於治療,維持良好的個人防護意識,才是應對疫情的關鍵策略。欲了解新冠肺炎的各項症狀與自我判斷方法,亦可參考相關衛生專家提供的辨識指南,以便及時作出篩檢與就醫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