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受到關注,特別是在疫苗接種過程中出現的安全疑慮。根據最新通報,台灣在短短幾天內,AZ疫苗接種後產生猝死事件超過40例,讓許多人對疫苗的安全性產生疑問。專家及衛生主管機關也針對長者和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接種措施提出建議,以確保公共健康的同時降低風險。
AZ疫苗接種後猝死案例頻傳引發關注
自台灣推行大規模AZ疫苗接種以來,已超過4天,報告中顯示有逾40例接種後猝死的案例。儘管目前尚未明確證實疫苗與猝死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但數據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相關單位亦進行解剖,內部初步分析顯示部分死者因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所致,彰顯長者在疫苗接種前的身體狀況需要特別留意。
專家建議長者接種須謹慎
指揮中心的專家指出,長者在身體狀況不穩定或患有慢性病的情況下,應該由醫師進行評估,謹慎決定是否進行疫苗接種。基於近期多次猝死事件,當天氣炎熱或長者身體不適時,建議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逗留,以及就近到指定接種點,避免長時間等待或勞累。有些長者因身體狀況較差甚至臥床,未來衛生單位將規劃提供家庭或長照機構的接種服務,以降低接種風險。
疫苗種類與接種策略的調整
隨著第二批由國內自行採購的莫德納疫苗抵台,公衛單位也考慮將長者、孕婦列為優先接種對象。專家建議,鑑於AZ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缺乏80歲以上華人資料,莫德納疫苗因具較佳的安全性可優先提供此族群,但仍需根據疾病風險和醫師判斷決定接種疫苗類型。此外,政府也正與國外廠商協商,採購具有較高保存規格的輝瑞/BNT疫苗,以保障疫苗安全運送和有效施打。
疫苗接種與公共衛生政策的最新動向
衛生當局表示,台灣的疫苗施打死亡比例在國際間屬於中等水準,與南韓相比,尤其是對於75歲以上老年人的死亡比例較低,顯示疫苗施打整體風險可控,但仍需慎重考量個別風險較高族群的接種策略。指揮官陳時中也提到,未來將持續擴大疫苗的種類和施打範圍,讓更多民眾可以依自身意願選擇適合的疫苗,以提升疫苗接種的覆蓋率與公共免疫水平。
專家呼籲長者慎重決策
儘管官方定調疫苗與死亡事件之間無明顯相關,相關專家提醒,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在身體狀況未穩定之下,仍應謹慎評估是否接種。氣候炎熱時,則應避免在戶外長時間逗留並儘快前往室內或遮蔽物之處。接種地點方面,衛生單位會持續擴大服務範圍,提供居家或長照機構接種選項,以降低因高溫或身體不適帶來的風險。
疫苗採購與未來策略展望
政府積極引進多元疫苗資源,包括由國內企業協議採購的莫德納疫苗,以及國際合作取得的BNT及輝瑞疫苗,以提升疫苗供應穩定性。專家建議,未來若疫苗種類多元且存放條件符合規格,民眾將有更高的接種意願與選擇空間,這將有助於減少疫情傳播和達成群體免疫。
在疫苗政策逐步推行之際,相關單位也持續監測接種安全性,特別是高齡族群的適應情況。專家強調,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讓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迎來疫情的控制與恢復常態的目標。
面對疫苗新動向與猝死事件的挑戰,持續的公共衛生策略調整與社會對話,將在抗疫戰役中扮演關鍵角色。醫學界與政府部門正攜手合作,期待在保障民眾安全的基礎上,推動全民疫苗覆蓋,建立更堅實的免疫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