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疫苗混打政策正式啟動醫護人員優先接種
根據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公告,疫苗混打制度將於下周展開,首波對第一線醫護人員開放施打。此舉標誌著台灣正式進入疫苗多元接種策略,特別針對已經施打第一劑AZ疫苗滿10週的醫護人員,第二劑將改由莫德納疫苗取代。此措施意在提升疫苗的保護效能,並為未來調整疫苗組合提供實證基礎。
第一線醫護混打包含專責醫療院所和疫苗需求
指揮中心表示,符合條件的「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包括設有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採檢所的醫療機構,名單中約有3萬3千人。疫苗將於下週依照接種需求進行撥配,各醫療院所將在接收到疫苗後,辦理相關接種程序,並提前安排施打時間。
擴大疫苗接種範圍及宅配服務保障高齡長者疫苗接種
除了醫護人員外,指揮中心宣布,52歲至54歲的市民也可預約第二劑莫德納疫苗,這是疫苗接種策略的新增層面。同時,針對91歲以上長者或行動不便者,將與地方衛生單位合作,提供宅配疫苗接種服務,以降低高齡群體的疫苗接種障礙,確保全民免疫的普及與公平。
預約流程與疫苗供應情況
新的疫苗接種預約由系統自動通知,符合資格者可於指定時間(8月7日至8月9日)透過平台預約,施打日期則安排於8月11日至17日。此外,台灣也在積極引進第三劑疫苗,預計鴻海、台積電、慈濟等民間企業已購買的1500萬劑輝瑞BNT疫苗,也將於10月抵台,未來勢必推動更多混打疫苗方案以應對疫情變化。
死亡人數突增引發數據校正解釋
近期,台灣單日新增本土病例持續降低,但死亡人數卻突然激增至12例,遠高於平日的數字。指揮中心解釋,此次數據異常源於系統內部資料檔案轉檔程序的修正。由於7月23日調整了資料擷取程式,部分死亡個案未能完整納入,造成原本未計入的11例死亡案例在後續校正中被納入,這才使得死亡人數出現明顯上升。
系統調整影響數據準確性與公共衛生決策
陳時中表示,這次死亡數顯示出系統資料轉檔的挑戰,尤其在資料量增加或調整期間,數據校正可能引起短暫異動。此次調整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資料庫,更全面掌握疫情狀況。未來,相關單位將持續優化資料整合流程,減少類似遺漏情況,確保疫情監測數據的正確性,以支撐更科學的公共衛生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