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肆虐,疫苗的研發與普及成為控制疫情的關鍵。台灣在疫苗採購策略方面積極布局,目前已預購接近兩千萬劑疫苗,預計未來數個月內陸續提供接種服務。本文將詳細分析我國疫苗預購進展、預計供貨時間及相關施打安排,幫助讀者掌握第一手疫苗資訊。主要的關鍵詞包括新冠疫苗、疫苗預購與供貨時間,讓大家更清楚疫苗接種的未來展望。
我國疫苗採購策略與預定供貨時間
多管齊下確保疫苗供應
台灣在新冠疫苗的採購方面採取多元策略,除參與國際智慧集體預購平台COVAX之外,也積極與國內外疫苗廠商洽談採購,並鼓勵國內企業研發疫苗。本次採購總計接近2千萬劑,涵蓋多個渠道和疫苗品項,將在明年逐步供應民眾使用。國際疫苗供應已經逐步展開,英國、英美等國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疫苗施打,顯示疫苗供應已進入落實階段。台灣政府預計,疫苗最快能於明年3月正式供貨,並將依照風險評估逐步擴大接種範圍。
疫苗的主要來源與臨床進度
台灣已與國際疫苗供應商洽談,包括COVAX平台獲得約476萬劑疫苗,並與諸如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國光生技公司以及其他廠商協商。今年內,預期可取得約一千萬劑牛津疫苗,此外還在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也將納入供應計畫。國內多家廠商如高端、聯亞及國光,正在積極進行疫苗臨床試驗,尤其是高端公司已獲得衛福部食藥署的核准第二期臨床試驗。
疫苗施打安排與重要族群
疫苗供貨預計及施打族群規劃
根據台灣疫苗施打策略,政府將以不同族群的風險程度,依序開放疫苗接種,包括醫護人員、長照與特殊族群、長者、以及高風險疾病患者。預計將透過兩劑接種,TOTAL 總共採購約3千萬劑疫苗,以達到65%的群體免疫率。預計於明年3月疫情嚴峻地區將啟動全面施打,並逐步擴大範圍,未來也會視狀況調整流程與對象。
本土疫苗研發與臨床進展
國光與高端疫苗的最新發展
台灣在本土疫苗研發方面,國光生技與高端疫苗公司是主要的研發單位。目前,國光公司的一期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需重新搜索最適劑量;而高端疫苗已獲得衛福部的有條件核准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將陸續擴大試驗範圍。此外,聯亞生技也預計於明年1月提交第一期完整臨床數據,期待在未來取得國內外的進一步核准,早日將疫苗推向市場。
變異病毒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
新冠病毒突變對疫苗研發的挑戰
冠狀病毒具有極高的突變率,容易出現基因漂變,甚至可能部分逃避免疫辨識。針對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株「B.1.1.7」,多項研究顯示,這些變異基因多集中在病毒表面棘蛋白的外層,理論上不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有些變異體如D614G在歐洲多地出現,雖經研究尚未發現抗體逃脫問題,但仍需持續監控病毒變異狀況,確保疫苗的長期有效性。
專家觀點與疫苗保護力
國內醫學專家普遍認為,現有疫苗如輝瑞、莫德納的設計依然能有效對抗最近的變種病毒。中國醫藥大學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這些疫苗利用核醣核酸(m-RNA)技術,能在人體細胞中產生病毒蛋白,進而誘發免疫反應。儘管病毒變異增加傳染力,但因變異點多在病毒外層結構,不影響疫苗的核心免疫機制,因此預期疫苗仍具有相當的保護力。
台灣疫苗接種的未來趨勢展望
隨著國際疫苗供應逐步改善,加上國內自主研發的努力,台灣疫苗接種有望在2022年春季大規模展開,並逐步改善疫情控管狀況。疫苗的多元來源策略,不僅有助於降低供貨風險,也展現台灣在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積極作為。政府持續推動疫苗臨床試驗與國內產業建設,將為全民建立更完整的防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