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藥署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發現多批進口食品與容器檢出違規物質,包括環氧乙烷與禁用色素,並同步調整抽驗策略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與消費者保護。
調味粉包檢出環氧乙烷的處置情形
官方檢驗指出,來自印尼的一批方便麵調味粉包被檢出環氧乙烷,每公斤檢測值為0.1毫克。依國內農藥殘留標準,環氧乙烷屬於不得檢出項目,該批約900公斤貨物已依法退運或銷毀處理。
食藥署同時表示,針對類似產品已提高抽驗比率,從一般抽批改為加強抽批,抽驗範圍調整為20至50,提高邊境風險控制的機率。
黑胡椒檢出蘇丹色素的監測狀況
另一件案例為自越南輸入的黑胡椒粒被查出含有蘇丹色素四號,此添加物在我國屬於禁止使用之化學物質,因此邊境直接銷毀該批貨物。
統計顯示,自114年3月1日至9月1日,越南輸入的黑胡椒共54批,6批不合格,比例約11.1。鑑於風險來源頻繁,食藥署自113年4月18日起對越南黑胡椒實施全面監視查驗,要求每批通過蘇丹色素檢驗,該措施預計持續至115年9月3日。
食品容器檢驗發現的問題與標準落差
此次查驗也發現兩批來自中國的食品容器不符規定,其中紙盒被檢出螢光增白劑,另一批塑膠盒在溶出試驗中蒸發殘渣達35ppm,超出以聚丙烯為原料容器的標準上限30ppm。對此類高風險產品,同樣啟動加強抽批以提升邊境管制效能。
對消費者的實用建議與風險提示
- 選購時留意包裝標示與進口商資訊,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標示不完整的進口食品。
- 若購得產品曾有公開回收或檢驗不合情形,應暫停使用並依相關公告處理。
- 食品容器如懷疑含有不當添加物或有異常氣味與變色,建議避免繼續使用以降低暴露風險。
整體而言,邊境查驗發現的違規案項提醒供應鏈與進口業者必須強化自主管理,監管單位也透過調整抽驗比例與強化監視機制,來降低流入市場的風險。對消費者而言,留意產品標示與官方公告,並購買來源可信的食品與容器,是降低接觸違規物質的實務做法。
重點回顧
邊境查驗發現印尼調味粉包含環氧乙烷、越南黑胡椒檢出蘇丹色素及中國製容器殘留超標,主管機關已退運銷毀並加強抽驗,但供應鏈與消費者仍需提高警覺以降低暴露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