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藥署自明年起分階段擴大食品安全監測計畫,依資本額與從業人數將涵蓋更多糕餅、乳品與輸入業者。本文說明擴大對象、實施時程與業者在檢驗與管理上需注意的重點,協助讀者理解政策影響與實務準備要點。
擴大範圍與分階段時程
目前適用者為資本額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的食品業者。食藥署公告,自即日起修正規定,並自明年開始分三階段擴大適用範圍,以鼓勵更多業者將品質管理納入製程管理。
依公告,第一年將納入資本額2000萬元以上但未達3000萬元、且從業人員5人以上的食品工廠。次年(民國116年)進一步納入資本額1000萬元以上未達2000萬元且從業人員5人以上者,第三階段(民國117年)再將資本額未達1000萬元但從業人員5人以上的工廠納入。
監測計畫應涵蓋的主要面向
食藥署說明,食品安全監測計畫通常包含下列項目,作為企業自主管理與風險管控基礎:
- 製程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
- 標準作業程序(SOP)與品質管控措施
- 內部稽核與管理制度
- 教育訓練與人員能力維護
新增納入情形與特定品項管理
除了分階段依資本額與從業人數擴大外,公告也將部分製造與輸入業情形納入適用範圍。例如,僅辦理商業登記或公司登記、稅籍登記且資本額達3000萬元以上者,以及在邊境檢驗中殼蛋、花生及其製品等同類貨品檢驗不合格達兩次者,均會被要求納入監測計畫實施範圍。
自主檢驗義務的調整
修正內容同時提升業者自主檢驗的觸發條件。公告指出,若製造業者在一年內被查驗出問題達兩次,或輸入業者在邊境檢驗對殼蛋、花生及其製品等品項不合格達兩次,即須實施自主檢驗措施,以強化食品安全防護。
預估影響的產業類別與規模
食藥署試算顯示,從明年至民國117年期間,預計將新增約3107家製造業者與151家輸入業者納入適用範圍,涵蓋糕餅、乳品、雞蛋等相關產業。對於這些業者,監測計畫與自主檢驗的要求,意味著須建立或強化內部品保與檢驗體系。
業者應關注的實務要點
面對擴大適用,業者可以從下列幾項著手準備,降低合規風險:
- 檢視並建立製程危害分析與標準作業程序
- 安排員工教育訓練與內部稽核流程
- 評估是否需增強檢驗頻次或委託第三方檢測資源
- 建立進口品項的邊境檢驗追蹤與紀錄管理
政策擴大旨在提高食安防護層級,提醒業者及早檢視既有管理制度,並與相關單位溝通以利循序落實。本文以新聞報導語氣整理公告要點,協助業界與關心食安的讀者掌握變動時程與適用範圍。
重點回顧
食藥署分階段擴大監測計畫,將更多中小型製造與輸入業納入,強調內部稽核與自主檢驗措施;短期內業者可能面臨檢驗負擔與配套調整的挑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