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健保給付與擴大篩檢後,台灣在C型肝炎防治取得顯著進展,官方擬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消除認證;接下來將把重心轉向B型肝炎防治與長期追蹤策略。
C型肝炎消除進度與策略
自2017年啟動國家消除政策綱領以來,健保納入口服抗病毒藥物並強化篩檢,診斷與治療涵蓋率已大幅提升。衛政單位表示,相關涵蓋率已突破九成,並計畫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消除認證申請。這一系列措施強調早期篩檢、藥物可及性與社區宣導三面向,目標在於縮短感染者從檢出到治療的時間,減少長期肝臟併發症風險。
篩檢與治療的實務重點
篩檢可及性提升意味著更多感染者能及早獲得評估與療程建議。C型肝炎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相對短,通常為數月,臨床應用時需由醫療專業人員評估適應症與肝功能狀況。社區與基層醫療體系在識別高風險族群與安排後續轉診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B型肝炎防治的挑戰與檢查追蹤
與C型肝炎相比,B型肝炎在台灣的盛行仍然較高,估計有數百萬名帶原者。由於B型肝炎患者可能長期帶病毒且部分人有發展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政府正檢討放寬用藥條件,期望更多合適患者能取得抗病毒治療。
治療期限、疫苗與追蹤安排
B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療程通常需長期使用,停藥後存在復發風險,因此治療計畫常伴隨長期監測。不同於C型肝炎,B型肝炎可透過疫苗預防,且健康系統需強化慢性患者的定期追蹤與檢查,以維持治療成效並監測肝功能與肝癌風險指標。專家建議在健保體系中增加個案管理資源,協助患者依時回診與接受必要檢查。
醫療系統與患者支持的下一步
專家指出,不論是病毒篩檢、藥物取得,或是停藥後的追蹤管理,都需以系統化流程支援。包括明確的追蹤時程、個管師協助以及基層醫療與專科間的轉介機制,都是讓B型肝炎防治能追上C型肝炎成效的關鍵。政策調整若能同時兼顧療效與可近性,將有助降低因肝病導致的重大健康負擔。
面對不同病毒的特性與治療挑戰,公共衛生與醫療提供者需持續強調篩檢普及、合適的用藥評估與長期追蹤制度,以落實C型肝炎消除目標並提升B型肝炎防治成效,進一步保護國人免於嚴重肝病威脅。
重點回顧
台灣透過健保給付與擴大篩檢推動C型肝炎消除申請,下一步聚焦於放寬B型肝炎用藥條件與強化長期追蹤,以降低肝臟併發症風險,挑戰在於完善個案管理與系統性追蹤。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