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動B型肝炎消除與C肝消除認證進展

2025-10-3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灣推動B型肝炎消除與C肝消除認證進展

本文說明台灣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C肝消除認證申請與醫界呼籲推動B型肝炎消除的最新進展,整理政策建議、篩檢與給付變動,並說明健保放寬用藥對受惠族群與臨床追蹤的實務影響,提供民眾與醫療專業參考。

B型肝炎消除與政策現況

近年台灣在病毒性肝炎防治上有分項成就,衛福部已於今年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C肝消除認證申請,朝亞洲第一個達標國家邁進。同時,醫界指出B型肝炎仍是重要未解的公共衛生議題,估計國內仍有約150至20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且相關死亡率每10萬人達23.7,明顯高於鄰近國家。

早期自1986年起實施的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計畫已明顯降低兒童帶原率,但對於1986年前出生的成人族群,專家建議應擴大篩檢與追蹤,以降低長期肝病負擔與死亡風險。

篩檢與治療給付調整

立法院相關委員會提出政策建言,呼籲擬訂國家級的B型肝炎消除計畫,並將治療給付與管理從醫院個別總額管制中調整,以避免因經費考量而影響病人追蹤與治療時機。對此,健保署已表示將研議放寬B肝用藥條件及給付。

目前規劃的用藥條件包括肝纖維化達F2、血中HBV DNA大於等於2000 IU/mL或ALT高於正常上限1倍等標準;對已確診肝癌且可檢驗到血清HBV DNA者,將可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初估放寬後約有2.6萬人受惠,相關新增藥費估計與配套也在討論中。

C肝治療與高風險族群安排

C肝方面,主管機關亦逐步調整治療提供的頻率與對象,以因應消除目標與高風險族群需求。相關給付調整旨在擴大可近性,降低病毒持續流行的機會。

專家觀點與臨床影響

醫界代表指出,若B肝治療長期被排除在醫院結算與資源計畫之外,醫療機構可能因成本與名額限制,而降低對陽性病人的主動追蹤頻率,進而延誤必要的治療或監測。基於此,擴大篩檢、明確給付條件與強化追蹤制度被視為關鍵措施。

政策調整除影響個別病人治療權益外,也牽動公共衛生成效與國家世代間的健康差距,因此專家建議結合篩檢、疫苗接種歷史、健保給付與臨床追蹤策略共同推動。

專欄觀察:台灣在C肝與B肝的治理上已出現政策和臨床面的具體討論,下一階段的挑戰在於落實篩檢與追蹤路徑、確保給付調整能轉化為臨床可及性,並持續監測對死亡率與疾病負擔的長期影響。對個人而言,若有肝炎感染風險或檢驗呈陽性,建議儘速與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討論後續檢查與追蹤計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重點回顧

台灣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C肝消除認證,同時醫界促請推動B型肝炎消除計畫並擴大篩檢與給付,但仍面臨大量帶原者與後續追蹤挑戰,需結合政策、健保給付與臨床追蹤策略以縮小死亡率差距並提升治療可近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