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癌死亡率逼近「癌王」台灣最新專屬免疫療法顯著改善患者生存率

2025-07-3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膽道癌死亡率逼近「癌王」台灣最新專屬免疫療法顯著改善患者生存率

膽道癌在台灣雖然相對少見,但其病死率卻逐年攀升,尤其是在晚期階段的診斷,讓患者的治療與存活成為醫學界的重要挑戰。近期,台灣研究團隊突破性地開發出專屬於台灣患者的免疫化療複方(NGS),在臨床應用中展現出令人振奮的療效,為膽道癌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與可能性。

膽道系統的結構與癌症分類

膽道系統遍布於整個肝臟,從肝內膽管匯集到總肝管,進入膽囊存儲膽汁,最終沿著總膽管流入十二指腸。根據發生位置不同,膽道癌主要分為肝內膽道癌、肝外膽道癌以及膽囊癌。由於這些癌症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診斷多在進入晚期時才被確定,導致治療難度增加。

台灣膽道癌的現況與挑戰

根據國內癌症登記數據顯示,每年至少有2,300多位新診斷的膽道癌患者,其中約有六到七成已屬於晚期,無法接受手術切除。與胰臟癌類似,膽道癌早期病徵較不明顯,症狀包括上腹疼痛、嘔吐、食慾減退,嚴重者甚至出現黃疸,造成醫療診斷與治療上的難題。傳統化療的五年存活率仍不足10%,急需新穎且有效的治療策略。

傳統治療的局限與副作用

目前國際醫學界針對無法手術的膽道癌患者,主要使用化療藥物gemcitabine(健擇、健仕)與順鉑(cisplatin)進行複方治療(GC方案),但此療法的療效有限,只有約25%的患者腫瘤明顯縮小,整體中位存活期約11.4個月,更嚴重的是,該方案副作用高,特別是白血球低下,西方國家的發生率約為25%,日本甚至高達60%,使得不少患者因副作用而不得不中斷治療。

台灣專屬的免疫化療新突破

為解決上述問題,台灣研究團隊合作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成功研發出經過改良的免疫化療複方,稱為NGS,融合免疫藥物nivolumab(保疾伏),透過誘發免疫反應,協助身體攻擊癌細胞。與傳統GC方案相比,NGS療法不僅療效顯著提升,也大幅降低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成為膽道癌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臨床成果與實證證明

臨床試驗中,收治了48名晚期膽道癌患者。初步分析顯示,約有45%的患者腫瘤明顯縮小,平均生存期長達19個月,甚至有患者在接受NGS療法後成功切除所有腫瘤。更令人振奮的是,嚴重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只影響到6%的病人,大幅優於國際標準治療的副作用發生率。這些數據證明,NGS具備良好的安全性與療效,為亞洲特有的膽道癌治療提供了全新方案。

最新研究與國際認可

相關研究論文已在國際著名期刊《Liver International》上發表,早在2021年,團隊的臨床試驗成果也在歐洲腫瘤學會(ESMO)胃腸腫瘤年會中亮相,展現台灣自主開發治療方案的實力與卓越貢獻。該療法改善了以往晚期膽道癌患者只能控制病情、難以治癒的局面,使患者獲得更長的存活機會與生活品質。

免疫化療的未來前景與挑戰

儘管NGS免疫化療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但現階段因為相關藥物尚屬自費,患者每月治療費用高達2到20萬元不等。此外,基因檢測費用約為10萬元,由於昂貴,僅有部分患者能負擔。然而,台灣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推行相關精準醫療計畫,未來將提供更多經濟適用的選項,幫助更多膽道癌患者獲得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臨床實務與個人化治療的展望

專家指出,對於MSI-H(微衛星不穩定高)或TMB(腫瘤突變負荷)大於10的患者,接受EG級免疫療法反應較佳。隨著基因檢測逐步普及,患者能夠依據個人基因狀況接受更精準的治療方案,降低副作用、提升存活率。台灣也積極推動多家醫院合作臨床試驗,期望在未來為膽道癌帶來更多治癒的可能性。

不管是癌症的早期篩檢還是晚期治療,持續研發並推廣有助於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新型免疫療法,都將是台灣腫瘤醫學的重要課題。未來的膽道癌療程,或許正迎來一個嶄新的轉折點,也更彰顯台灣自主研發的醫學實力。醫學界的努力與創新,將為患者帶來更多轉機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