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肺癌防治新局的臨床與社區實務報導

2025-08-2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灣肺癌防治新局的臨床與社區實務報導

肺癌已連續 21 年位居台灣癌症死亡原因首位,每年超過 10,000 人因而逝世。近年來在篩檢策略、手術與藥物治療、以及病友支援等面向均出現顯著變化,促使臨床照護與公共衛生措施逐步接軌。

臨床檢測與早期發現的改變

自 2022 年起,政府對高風險族群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免費篩檢。截至目前為止,已篩檢超過 210,000 人,發現超過 2,000 名肺癌患者,其中超過 80% 屬於第一期,顯示政策顯著提升早期發現率並強化民眾的檢查意識。

臨床觀察指出,女性肺癌患者中約有 95% 從未吸菸,男性患者也有逾 30% 屬於非吸菸者,顯示空污、油煙與基因易感性等因子在病因學上扮演重要角色。若能在第一期發現並接受適切手術,治癒率可達 90% 以上,早期診斷仍是改變預後的關鍵。

手術技術與精準治療的進展

胸腔外科手術方面,單孔胸腔鏡已被推廣為更微創的選擇,僅需一個 2–3 公分的切口即可進行病灶切除與淋巴結完整清除,有助於減少術後疼痛並保留更多肺功能。配合機器手臂輔助的手術以及以基因檢測為基礎的標靶與免疫治療,已見到部分晚期病友存活超過 10 年的臨床個案,顯示個人化治療帶來的長期效益。

將篩檢服務延伸至偏鄉的實務經驗

為縮短醫療資源落差,醫療團隊與民間組織合作推動行動 X 光巡迴篩檢,服務地區包含雲林、嘉義、台南及澎湖等地。一次篩檢活動中,有為 134 名民眾拍攝胸部 X 光,其中約 18% 出現異常,並已確診 3 名早期肺癌患者。篩檢計畫強調建立順暢的轉介機制,確保檢查異常者能及時到院接受進一步診斷與治療,減少因交通或經濟因素造成的延誤。

病友支持與社區網絡的角色

為提升病友生活品質並提供情緒支持,地方醫師發起胸腔疾病學會與病友支持團體,整合專科醫師、志工與病友,展開教育活動與政策倡議。每次聚會常有兩百人以上參與,透過經驗分享強化社會支持網絡。一位透過 LDCT 發現早期肺腺癌並完成手術的病友,康復後投入志工工作,並不斷呼籲民眾定期檢查,成為早期發現宣導的重要見證。

醫療團隊合作與持續關注

在臨床與社區服務之間,醫療人員的跨領域協作、精準醫療的導入,以及偏鄉篩檢與病友支持的整合,構成當前肺癌防治的新趨勢。面對仍居高不下的死亡負擔,持續推動早期發現、正確診斷與積極治療,並強化公共衛生與社區支援,是當前工作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