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於9月1日接任衛生福利部部長的石崇良,面臨醫療人力、醫院壅塞與長照整合等多項挑戰。他具備急診臨床背景與長期公務推動經驗,外界普遍關注他如何將臨床視角與政策執行力轉化為具體改革方案。
臨床與政策履歷
石崇良1991年自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取得內科與急診專科醫師資格,曾在台大醫院急診部服務近十年;2006年取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自2008年起投入公職,歷任醫事處處長、企劃處處長、綜合規劃司司長、主任祕書、醫事司司長等職,2020年升任常務次長,2023年擔任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並曾參與總統府健康政策委員會相關規劃。去年任內推動健保數位轉型與在家住院試辦計畫。
他將成為自2013年衛生署改制以來的第8任部長,也是歷任中較年輕的一位。
恩師影響與領導觀
石崇良在公職之路上受到前長官林芳郁的影響甚鉅。他曾在文稿中提及林芳郁以身作則的僕人型領導,並因師長的勸留而選擇繼續留在公部門推動醫院評鑑與醫療事故補償等改革。這段經歷常被視為他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公務為重的來源之一。
政策推動與在家醫療實務
擔任健保署署長期間,石崇良強調運用資通訊科技推動健保數位化,並推動在家住院與在宅急症照護等計畫,試圖讓醫療與長期照護連結,減少醫院負擔。相關先導與試辦計畫使在宅急症照護的預算成長至約5億規模,成為他在政策設計與執行上的重要成果之一。
臨床經驗對政策的影響
他的臨床經歷包括在住院醫師時陪伴重病患者與家屬的照護經驗,這類經歷被他本人與同事多次提及,成為他推動居家醫療與以病人家庭為中心政策的動機來源。
溝通風格與協調能力
同儕與醫療界觀察指出,石崇良擅長以理性與幽默促進溝通,能將複雜政策以淺顯方式說明,增進社會大眾與媒體理解。即使行程繁忙,他也會撥空與媒體或基層人員溝通,並在地方考察中展現親和力,提升政策推動的接受度。
各界期待與施政重點
醫療改革團體與長照相關組織提出多項期待,包含改革支付制度、保障醫護勞權、監測自費項目發展、終結醫療場所的性暴力,以及強化醫療與長照3.0的銜接。家庭照顧者團體則強調外籍看護人力整合、身心障礙資源配置與擴大住院整合照護計畫,期望政策能落實「照顧有喘息、照顧不離職」等承諾。
急診視角下的挑戰與方向
急診醫學領域指出,台灣目前面臨的人力短缺與醫院壅塞為結構性問題,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外界期待新任部長能推動醫療照護模式轉型,重新分配資源以紓解壅塞壓力,並透過制度性措施提升體系的永續性與效率。
石崇良將如何整合臨床經驗、政策執行力與溝通能力,並提出具體且有時間表的改革方案,是未來觀察重點;他面對的是一個既有複雜性也需審慎協調的醫療改革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