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後台灣戶外空間逐步放寬管制實施詳解

2025-07-0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微解封後台灣戶外空間逐步放寬管制實施詳解

隨著疫情逐漸穩定,台灣於近期宣布逐步鬆綁戶外空間的相關管制措施,讓民眾得以重新規劃戶外活動。本次微解封措施涵蓋國家公園、登山步道、森林遊樂區及休閒農場等多個場域,政府同步實施入園人數限制與防疫措施,促使民眾在休閒時段能更安心地享受自然景觀。

台灣主要戶外空間開放狀況與限制措施

國家公園與森林遊樂區開放規定

本月13日起,台灣約有百餘個戶外景點及森林遊樂區將陸續開放。然而,為保障遊客安全,仍施行入園管制措施。國家公園內的自然步道、山區及森林風景區,將限制每日入園人流,並實行「一進一出」的管理方式,防止人潮過於擁擠。 除了自然步道外,像是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等特定地點,仍將維持暫時封閉,封閉期至7月26日,以配合防疫需要。

部分戶外場域尚未解封

  1. 室內展館、教育館仍維持封閉狀態
  2. 山屋、通舖型住宿設施及軌道設施(如阿里山鐵路、烏來臺車)因難以維持社交距離,暫時關閉
  3. 經由部落或社區的通行路徑,須尊重在地意願,暫不開放

戶外場域的防疫及管理措施

為確保公共安全,各森林親水園區與登山步道將落實嚴格的入園規範,包括:

  • 入園人數限制在園區最大承載量的40%,超過即暫時停止入園,並採取「一進一出」管理
  • 所有遊客必須佩戴口罩,並測量體溫
  • 戶外活動避免超過10人,室內則限制在5人以下,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 建議使用電子門票與行動支付,減少面對面接觸
  • 入園時須完成實聯制拍碼或填寫聯絡資料,以便追蹤

住宿及其他設施的調整

包括太平山莊、大雪山莊、松雪樓等住宿設施,將調降接待量約5成,盡量避免群聚。此外,農委會覆蓋的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等場所,仍維持暫停開放狀態,待疫情穩定後再行開放。民眾可先至台灣山林悠遊網查詢場域最新開放狀況與人流控制。

休閒農場與戶外活動的安全措施

假使在三級警戒期間,許多休閒農場仍選擇自主停業,而解封後將放寬餐廳營運與休閒體驗活動限制。農委會副主委提醒,農場提供多項體驗,如撈魚、釣蝦、養雞養鴨等,都在可接受範圍內,只要落實降載、入口管制與保持安全距離原則。遊客建議出發前先行電話確認場域狀況,避免臨時失望。

防疫要點與安全指南

儘管是微解封,民眾仍必須做好防疫措施,勿掉以輕心。相關業者也應落實第一線人員健康管理、定期自我監測,並加強公共設施的消毒作業。建議遊客常備酒精消毒液,並遵守社交安全距離,才能確保自身與他人的健康安全。

專家觀點:自然景點的再度開放與防疫挑戰

在疫情逐步趨緩的氛圍中,重新開放台灣豐富的戶外資源,是促進民眾身心健康的正向推動。不過,維持嚴格的入園人數管理與社交距離,成為防疫的核心要務。未來,除了持續監控疫情變化,也期待每一位遊客都能以負責任的態度,共同守護公共空間的安全與健康,才能讓台灣的自然美景持續為人所欣賞與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