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負成長趨勢接近超高齡社會

2025-09-1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灣人口負成長趨勢接近超高齡社會

內政部戶籍統計顯示八月台灣總人口較上月減少9593人;出生人數連月下降、65歲以上人口已占19.72%,數據突顯少子化與高齡化對醫療、長期照護與社會政策的挑戰與調適需求。

關鍵數字概覽

官方統計指出,截至八月底台灣總人口為2332萬8343人,較七月減少9593人,已連續二十個月出現負成長。與去年同期比較,總人口減少約7萬8265人。

出生與死亡趨勢

八月出生數為8464人,折合年粗出生率約千分之4.27,較去年同期減少3179人,也較七月少475人。今年前八月累計新生兒數為7萬2778人,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萬3千餘人;五月出生數8433人曾創下近年最低紀錄。

同時八月死亡數為1萬5226人,折合年粗死亡率約千分之7.68,較去年同期與上月均略為降低。出生與死亡的差額使得八月人口自然增加為負6762人。

遷徙與社會增加情形

八月遷入人口為7萬9243人,遷出人口為8萬2074人,淨遷入為負2831人。若將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合併計算,本月總人口較上月減少9593人,反映出生率、死亡率與人口移動三項動態的綜合影響。

年齡結構與高齡化趨勢

年齡結構方面,65歲以上人口約460萬餘人,占比19.72%,接近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超高齡社會門檻20%。15至64歲人口約1602萬餘人,占68.68%;0至14歲人口約270萬5816人,占11.60%。此一結構變化指出勞動力與扶養比的長期調整壓力。

對醫療與照護系統的觀察

人口老化與出生數下降會對醫療資源分配、長期照護服務與預防醫療策略帶來挑戰。高齡人口比重上升通常伴隨慢性病照護、復健與居家照護等需求增加,同時少子化也會影響未來醫療人力供給與社會保險財務結構。

面對這些趨勢,政策制定者與醫療機構通常需要評估醫療人力培育、長照服務網絡與地方社區健康促進的可及性,但個別情況仍需以專業評估為主。

記者觀點收束

最新戶政數據顯示少子化與高齡化正在同時塑造人口結構的長期變化,短期數字波動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對醫療照護、社會支持與公共衛生規劃的持續影響。各界在解讀統計時,宜以科學與跨領域協作的角度來評估對策與資源調配。

重點回顧

戶籍統計顯示八月人口減少9593人,出生持續下降且65歲以上占比達19.72%,顯示少子化與高齡化對醫療與長期照護服務的長期壓力與調適需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