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醫學大學及其醫療體系參與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TPMI,透過大規模臨床招募與基因體分析,建立以台灣漢人為主的基因健康風險地圖,促進族群化的風險評估與臨床研究轉譯。
計畫背景與研究規模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TPMI 自2019年展開後,結合醫療體系與研究單位推動大規模招募與基因體資料庫建置。高雄醫學大學體系自2019年起參與並進行樣本與臨床資料的整合與分析,至2023年底已累積超過4萬6,000名參與者,涵蓋多個次專科與臨床領域。
為何亞洲族群需要專屬模型
多數多基因風險模型以歐美族群資料為基礎,直接套用於亞洲人可能出現預測偏差。TPMI 的在地基因體資料和族群特異性分析,旨在降低這類偏差,進而提升疾病風險評估在本地族群的適用性。
研究成果的學術展現
參與計畫的研究團隊將分析結果推向國際學術社群,部分成果已登上重要國際期刊,顯示該計畫在基因體研究與臨床轉譯上的學術能量與國際可見度。
臨床應用與注意事項
精準醫療強調以個人基因資訊輔助風險評估與疾病管理,但臨床應用須謹慎。任何基因風險評估都應配合臨床史、家族史與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並由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解讀與說明。
- 適用族群與時機:有家族病史或臨床疑慮時,可諮詢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基因或風險檢測。
- 生活型態與風險管理:飲食、運動與慢性病控制等仍為主要可調整的風險因子,基因資訊可協助個人化建議的制定。
- 限制與倫理考量:基因資料的代表性、隱私保護與解讀限制,都是臨床落地前需被重視的議題。
研究團隊與跨領域合作方式
此類計畫通常由多領域團隊共同參與,包括臨床醫師、遺傳學與生物資訊研究人員,以及倫理與法規專家。高醫體系的參與涵蓋臨床招募、樣本處理與基因體分析等多項工作,並與其他機構進行資料交換與技術合作。
觀察來看,精準醫療在台灣的推動已從資料蒐集與模型建構階段,逐步邁向與臨床需求結合的試驗與驗證階段。面對族群差異與臨床應用的挑戰,未來仍需在代表性、解讀標準與倫理規範上持續強化。
重點回顧
TPMI透過大規模在地招募與基因體分析,建構漢人基因健康風險地圖,提升族群化風險預測的適用性,但臨床應用仍受樣本代表性、解讀限制與倫理考量影響。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