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展順利,英國及多國已開始施打疫苗,但台灣的疫苗接種時間表仍遲緩,專家預測若未能在明年6月前開始全面施打疫苗,台灣將面臨三大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疫情控制的關鍵在於疫苗普及率的提升,否則未來可能遭遇社區傳播及國際旅行限制等多重困境。
台灣疫苗接種時程未明 顯著影響疫情控制
據疫苗專家蘇益仁指出,台灣目前主要透過加入COVAX平台及直接洽購國際疫苗公司兩條路線獲取疫苗,但供貨時間及數量都充滿不確定性。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曾表示,最快於明年3月左右開始施打疫苗,但多數專家認為,實際情況可能要到下半年才能全面展開接種。台灣若在明年6月前仍未取得疫苗,意味著疫苗接種的延遲將影響國內疫情防控的成效。
國際疫苗搶購戰 創造台灣疫苗取得難題
目前國際間正展開激烈的疫苗競爭,傳統疫苗大廠如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及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已預先簽約並大規模訂購,總數幾乎超過台灣人口的三倍。美國在疫情早期便大量訂購疫苗,美、歐、日本及韓國等多國亦皆已簽妥供貨合約,導致台灣除預購多家國際疫苗外,尚未確定哪個疫苗能最快送達。本年度流行病學專家指出,台灣在2022年上半年可能只有有限的疫苗供應,嚴重限制施打陣容。
預購疫苗的挑戰與不確定性
除了國際大廠疫苗外,台灣正與多家國外廠商進行疫苗採購談判,但受制於產能及供貨時程變數,預購計劃難以避免延誤。蘇益仁判斷,台灣最快可能在2022年7月左右,拿到國際疫苗大廠的供貨,將疫苗投入施打。國內疫苗則由於產能限制,估計最早也要等到下半年才能大量使用,這將影響國內群體免疫的建立速率。
台灣防疫面臨三大挑戰
邊境管理政策的重檢與國際壓力
隨著歐美等國逐步達到群體免疫,許多國家將放寬邊境限制,台灣若堅持現行14天隔離措施,可能在國際上遭受壓力與質疑。尤其即將迎來的國際旅客及商務交流增多,台灣將面臨審視邊境管控策略的挑戰。專家指出,疫苗接種未能同步進行,將嚴重影響國際合作與旅遊復甦步伐。
疫情防範進入危險地區
未來上半年,若疫苗尚未普及,台灣的居民仍處於感染風險之中。國際疫情尚在緩和,台灣未接種疫苗的群眾則成為潛在的高風險群,造成新一波疫情擴散的可能性升高。流感季節的來臨,更使得疫情防控的難度提升,醫療資源或將面臨巨大壓力。
流感與新冠肺炎雙重威脅
今年台灣流感疫苗接種率較前年提高,但由於冬季流感高峰期尚未到來,疫情的實際狀況仍難以預測。若境外病例持續增加,可能在年初出現本土傳染,導致醫療體系超負荷運作。專家提醒,流感與新冠雙重流行將使防疫變得更複雜,強化篩檢與應變措施是當務之急。
持續的國際疫苗競賽與台灣的策略展望
國際疫苗市場競爭激烈,許多國家早已與疫苗廠商簽訂大量訂購合約,預計2022年上半年疫苗供應將難以滿足所有需求。台灣為確保疫苗安全,已在積極進行多家國際廠商的預購談判,但疫苗何時能到貨仍未確定。專家認為,台灣必須做好接種準備及推動疫苗接種的公眾宣導,才能在未來半年內應對疫苗供應不足的挑戰。
台灣在防疫策略上的盲點逐漸浮現,專家呼籲公共衛生決策應更加務實,提前佈局,確保疫苗能及時施打,否則疫情將成為全國性的長期隱患。面對即將到來的防疫考驗,誰能在這場國際疫苗戰爭中佔得先機,將直接影響未來台灣的公共衛生安全與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