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積極擴大肺癌篩檢 提高早期診斷率
肺癌連續十八年蟬聯台灣十大癌症之首。桃園市為了因應本地肺癌發病率逐年攀升,政府自今年三月起,推出比國家衛生署更為寬鬆的肺癌篩檢政策。透過針對高風險族群的免費篩檢措施,有效協助早期檢出肺癌病例,提升患者的治癒率,進一步促進整體民眾肺部健康。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重要性與應用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一種非侵入式的胸部檢查工具,因其低輻射劑量與能夠有效檢測出小於一公分肺部結節的能力,成為早期診斷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過去台灣學界認為,此檢查僅適用於長期吸菸者,但實際數據顯示,非吸菸者、女性及晚期患者比例高,凸顯本土肺癌患者的特殊型態。
台灣肺癌患者的獨特特徵與篩檢策略
根據研究指出,桃園地區肺癌患者中,許多為非吸菸者或女性,且多在晚期才被診斷。為此,桃園市政府提出更寬鬆的篩檢條件,以針對空氣汙染、香煙、職業暴露史等風險因子,提高高風險群體的篩檢覆蓋率。自三月起,已有超過 1,500 位市民完成篩檢,預估能找到約 1,800 位陽性病例,約有 210 位為早期肺癌患者,這將大幅提升早期治療的成功率。
早期篩檢可大幅提升肺癌存活率
與晚期診斷相比,早期發現肺癌的治療成功率高達九成。臨床證據顯示,讓40歲以上民眾主動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不僅可以及早發現潛在惡性腫瘤,也能降低因肺癌而喪命的風險。數據證明,接受篩檢的吸菸者,每 320 人中就能避免一人死於肺癌;非吸菸者則約每 525 人可以預防一例肺癌死亡,篩檢的公共衛生價值不言而喻。
年齡與環境因素促使篩檢策略調整
根據衛生福利部數據,肺癌在40歲以後發生率明顯增加,且年齡越大風險越高。自去年七月起,國健署開始針對50至74歲,具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史的民眾,提供二年一次的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服務。然而,桃園市政府在此基礎上,考量本地空氣污染與環境因素,自三月起,擴大篩檢範圍,篩查空氣汙染嚴重、油煙加工或具有相關疾病史的高風險族群,進一步鞏固肺癌的預防效果。
篩檢成果與未來展望
截至目前,桃園市已累計超過一千五百多人完成肺癌篩檢,預計未來將篩查2.5萬名民眾,預估能發現約1,800個陽性案例,其中約有170人為早期肺癌。這項措施不僅有助於提早介入治療,也大大提升民眾肺健康水準。若能持續擴大篩檢規模與範圍,預期能進一步降低重大肺癌死亡率,改善整體公共健康狀況。
重視肺部健康 從篩檢開始
除了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亦在年輕吸菸族群中逐漸增加。醫師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進行肺功能測試,並留意咳痰、氣喘等症狀。若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未改善,應儘快前往醫療院所進行專業檢查,提早掌握肺部健康狀況。
面對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的現實,桃園市政府加強推動肺癌篩檢與慢性肺病預防措施,努力守護每一位市民的呼吸健康。持續積極的篩檢策略,將為民眾帶來長遠的生命保障與生活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