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在反覆眩暈個案中的應用觀察

2025-09-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中醫調理在反覆眩暈個案中的應用觀察

報導一例中年女性因反覆眩暈、多科檢查無明確病因,轉向中醫調理並搭配漸進式復健後,症狀與生活功能獲得改善。本文說明辨證方向、檢查考量與生活型態調整要點,幫助讀者理解何時應就醫與可能的支持性措施。

患者就診歷程與臨床表現

一名五十多歲女性兩年來反覆出現不明原因的眩暈,曾因突然暈倒受傷。她先後求診心臟、眼科、耳鼻喉、神經與婦產等科別,多次被評估為自律神經失調,並接受壓力與睡眠調整建議,但症狀仍反覆。近三個月內,曾因嚴重暈眩合併頭痛、噁心嘔吐多次就醫,生活與工作明顯受影響。

中醫辨證觀點與治療方向

中醫門診評估時發現患者面色蒼白、步態不穩、視線模糊,脈象偏細弱,屬於虛弱體質的表現。從中醫辨證來看,主訴被歸納為脾胃功能不足、氣血生化不足與痰濕上擾等模式,治療重點包括溫陽健脾、利水化濕與活血通絡。

治療措施以中藥調理為主,輔以生活型態調整,目標在於改善消化吸收、促進水液代謝與改善血液循環。臨床報告為個案觀察,並非代表普遍療效,治療計畫需依個別辨證調整。

飲食與生活型態的調整建議

個案在接受調理期間調整飲食習慣,減少生冷食物,重視蛋白質攝取並維持規律進食。日常保暖、避免頭部受風、足部熱敷或泡腳等措施有助提升舒適感。這類生活型態改變旨在支援整體調理與恢復體力。

復健與運動建議

在體力逐漸恢復後,採取漸進式運動訓練以強化心肺與下肢肌力。復健專業建議從低衝擊活動開始,例如坐姿腳踏車或水中運動,訓練時間由短到長、由輕而重,並保有暖身與緩和伸展時間。運動強度以「有點喘但仍可談話」為參考,初期應有人陪同觀察安全。

檢查與何時尋求醫療協助

反覆眩暈應由臨床醫師評估可能原因,包括心血管、耳鼻喉、神經或內分泌等系統問題。若出現突然暈倒、持續嘔吐、視力或語言改變、明顯意識改變或無法自行站立,建議立即就醫。中醫調理可作為支持性選項之一,但在診斷未明或症狀急性時應優先接受西醫評估與必要的緊急處置。

本案中,患者在接受中醫辨證與生活型態、復健配合後報告症狀改善並恢復日常功能;然而每位個案差異大,治療計畫需由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評估後擬定。醫療決策應以臨床評估為依據,避免延誤必要治療。

重點回顧

個案顯示多科檢查未明原因的反覆眩暈,經中醫辨證調理結合漸進復健後症狀與生活功能改善;仍應以臨床評估為主並注意急性警訊。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