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公布酸化食品稽查與食用油脂稽查結果

2025-09-0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食藥署公布酸化食品稽查與食用油脂稽查結果

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執行酸化食品稽查與食用油脂稽查,針對製造業者標示與添加物等重點檢查,公布違規類別與裁罰情形,說明消費者應注意的標示與安全指標,並提示必要的應對與風險管控方向。

稽查範圍與執行重點

本次專案由食藥署會同地方衛生局展開,針對酸化食品製造業者與食用油脂製造業者進行查核、產品標示抽查與成分或原料抽驗。稽查重點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如HACCP)、良好衛生規範(GHP)、產品標示是否符合規定,以及食品添加物使用是否超量或超出許可範圍。

酸化食品稽查主要違規情形

截至本次公告,共完成對32家酸化食品製造業者的查核,並抽查52件產品標示與抽驗54件產品或原料。稽查結果顯示包括HACCP複查不合格1件、GHP複查不合格3件、產品標示不符規定4件、專門職業人員資格不合格2家,以及食品添加物使用量或範圍不符規定1件。對違規業者,所轄衛生局已依規裁處,累計裁處新台幣56萬元。

個案說明

其中一案為新北市某廠所生產的即食粉圓,抽驗發現其所使用的營養添加劑菸鹼醯胺用量超出允許範圍,該案件因此被裁處新台幣3萬元。此外,稽查人員在初查時曾發現廠房天花板有裂縫或隙縫,有病媒或雜物入侵風險,相關改善要求在後續GHP複查仍未通過,因而另處罰款;生物性危害分析或矯正措施不完整亦導致HACCP複查不合格並受裁處。

食用油脂稽查發現重點

食藥署另公布食用油脂製造業稽查專案,完成對71家業者的查核,抽查123件產品標示並抽驗123件食用油脂原料或產品。查核發現6件產品標示不合規,相關轄管衛生局已依法處辦,累計裁處新台幣19萬元。此類稽查常見問題包括標示不完整或與實際成分不符,影響消費者選購資訊透明度。

消費者與業者應注意的關鍵面向

  • 產品標示完整性:確認品名、成分、添加物、保存條件與有效日期等資訊是否清楚且與實物相符。
  • 添加物使用情形:業者應遵循法定使用範圍與限量,消費者可留意標示中有無營養添加劑或其他功能性聲明。
  • 生產衛生管理:廠房結構、害蟲防治與生物性危害分析等為關鍵項目,這些管理缺失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 發現疑慮的處理方式:若消費者懷疑購買或食用的產品有問題,建議保留產品及相關包裝標示並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或消費者保護單位反映。

本次稽查突顯標示與管理系統的執行力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監督機制包含初查與複查以確認改善情形,並透過抽驗與裁罰維持法規秩序。對業者而言,完善的GHP與HACCP執行、正確使用添加物及完整標示是降低風險的核心措施;對消費者而言,留意標示與保存方式可提升自我防護能力。

記者語氣收束: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的專案稽查提供一個監督與改善的機制,期望透過持續稽核與公開結果,促進業者改進與消費者資訊透明,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機會。

重點回顧

本次專案針對酸化食品與食用油脂製造業者進行查核,重點落在標示、添加物與衛生管理;稽查發現多項標示及管理違規並予以裁罰,提醒業者加強GHP與HACCP落實,消費者應留意產品標示並保存相關證據以便申訴。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