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時牙齒掉進氣管的風險與警訊

2025-09-1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拔牙時牙齒掉進氣管的風險與警訊

家長幫小朋友拔牙時一時用力或患童掙扎,牙齒可能誤入氣管造成異物吸入。本篇說明案例如發生原因、常見症狀、檢查與處理原則,以及家長可採取的預防與就醫判斷,提供實用的安全提醒與照護方向。

事件經過簡述

換牙期的孩子常由家人協助拔除鬆動乳牙或恆齒。有案例顯示在家中以綁線拉拔時,孩童因驚恐或掙扎導致牙齒不見,後續出現持續咳嗽,X 光檢查確認牙齒卡在支氣管內,需以支氣管鏡取出以避免感染與呼吸道併發症。

為何牙齒會進入氣管

在吞嚥時會厭軟骨會遮閉氣管,避免食物或異物進入。但若在拔牙時孩童張口、哭鬧或吸氣,鬆動的牙齒或小物件可能被吸入氣道。此外,嬰幼兒與兒童的氣道較窄,異物更容易造成阻塞或刺激。

異物吸入的常見症狀

異物進入氣管後的警訊通常包括以下幾項,家長需提高警覺並觀察變化

  • 突然出現或持續不止的咳嗽
  • 呼吸聲改變或出現喘鳴音
  • 咳出含血痰或呼吸困難
  • 反覆肺部發炎或慢性咳嗽未改善

檢查與處理原則

醫療團隊會以胸部影像檢查或支氣管鏡直接評估氣道內是否有異物。若確認有異物滯留,通常需以支氣管鏡在安全環境下取出,以減少感染、黏膜損傷或更嚴重的呼吸道阻塞風險。

家長應注意的預防與就醫時機

為降低異物吸入風險,建議由專業牙科醫師執行拔牙手術,避免在家以綁線或拉扯的方式處理。日常應注意孩童周遭的小物品管理,避免誤食或誤吸。

若孩子在拔牙或進食後出現上述呼吸道症狀,特別是持續咳嗽或呼吸有異音,應儘速就醫評估,不宜延誤。

報導與提醒以教育與預防為主,鼓勵家長在可疑情況下尋求醫療評估,以保障兒童的呼吸道安全。

重點回顧

拔牙時若孩童驚嚇或掙扎,鬆動牙齒可能被吸入氣管成為異物,會出現持續咳嗽或呼吸聲改變。遇到疑似異物吸入應以影像或內視鏡檢查並在醫師安排下取出,預防感染與呼吸道併發症。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