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管署通報近期屈公病境外移入與台南本土登革熱個案,說明症狀觀察、公共衛生應變與防治重點,提醒民眾配合監測與清除孳生源。
屈公病境外移入案件與公共衛生因應
衛福部疾管署通報本國籍兩例屈公病為境外移入,患者為居住在金門的50多歲同住家人,10月初曾赴中國廣東潮州旅遊。個案於10月9日左右出現發燒、出疹與關節痠痛等症狀,返國後就醫採檢確認感染。
疾管署指出,今年累計屈公病病例為28例,均為境外移入,數量接近近六年同期高點。已對病例住所進行防治作業,並在周邊加強健康監測,監測措施將持續執行至11月6日。
本土類鼻疽情況與其他檢疫情勢
衛福部亦通報本土類鼻疽個案累計為4例,個案分布在台中、高雄與屏東。當局表示目前無花蓮相關個案,且未新增鉤端螺旋體病通報。
地方衛生單位持續追蹤個案接觸者並評估感染風險,同時配合環境清查與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社區傳播的可能。
台南本土登革熱監測與疫調進展
台南市首次出現兩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確診者均在南區工作,一名為20多歲移工,另一名為30多歲台灣同事,發病時間介於10月15日至18日。當局疫調懷疑病例與之前通報的境外移入個案有傳播關聯。
衛生局擴大採血與篩檢,於居住與工作場域採集174份血樣,發現一例陽性,為本土第二例。雖然過去登革熱疫情多集中在10月以前,但年底仍可能出現零星本土個案,相關單位強調持續落實孳生源清除與社區巡查。
臨床與防疫重點提醒
- 常見臨床表現包括發燒、皮疹與關節或肌肉痠痛,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
- 公共衛生上重視接觸者追蹤、環境噴消與孳生源清理,以降低向社區擴散的風險。
- 季節變化不代表無風險,民眾與工作場所應持續配合防疫人員的監測與整治作業。
本報導整理疾管署發布的通報內容,呈現目前屈公病境外移入、類鼻疽本土個案與台南登革熱的疫情動向與地方應變作為,供公眾理解防疫重點與可能的社區風險。
重點回顧
近期通報顯示屈公病多為境外移入,台南出現零星本土登革熱;文章整理監測、疫調與孳生源清除等防治要點,並指出環境與追蹤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