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長期追蹤指出幼兒飲食中超加工食品占比偏高,與較高的添加糖鹽攝取及口味偏好延續有關。本文整理超加工食品定義、常見來源、健康風險與家長可執行的飲食調整建議,並說明何時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研究重點與主要發現
一項針對超過兩千名兒童的長期追蹤顯示,在幼兒期超加工食品在總熱量中的占比逐年增加。研究指出,約在21個月大的時候,幼兒從超加工食品攝取的熱量比例已相當高;到學齡前或學齡期,這類食品的占比進一步上升。研究團隊同時觀察到高攝取組的添加糖與鹽分攝入量普遍超過官方建議範圍,且早期高攝取與之後持續偏好的關聯性顯著增加。
超加工食品是什麼
超加工食品通常是經過多道工業化處理並添加工業用的成分,例如色素、香料、乳化劑、防腐劑或人工甜味劑等,目的是延長保存或強化口感。常見類別包括包裝餅乾、部分調味優格、含額外糖分的早餐穀片、某些速食或即食食品、加工肉品與甜味零食。
- 第1類 指未加工或輕度加工食品,例如新鮮蔬果、原味奶製品與未經處理的蛋肉類。
- 第2類 指烹飪用加工原料,如鹽、糖、油脂等。
- 第3類 指加工食品,例如罐裝或醃製產品。
- 第4類 即超加工食品,經常含有多種工業添加成分以延長保存或提升口感。
對幼兒的可能風險與行為延續性
研究顯示,幼兒期飲食習慣容易形成長期偏好,頻繁接觸味道強烈或高甜高鹹的超加工食品,可能促使口味偏向類似口感,進而影響未來的食物選擇。長期高攝取也可能導致整體飲食品質下降,例如蔬果與未加工食物的相對比例減少。
此外,研究團隊發現早期攝取量高的孩童,在後續年齡層仍維持較高攝取的機率顯著上升,暗示若在幼年期未建立以天然食材為主的飲食習慣,改變可能更為困難。
家長可執行的飲食策略
完全排除超加工食品在現代生活並不總是可行,但可透過以下作法降低整體攝取並強化天然食材曝光率:
- 以原味或最少加工的食物為基礎,例如用新鮮水果取代果汁、以原味優格配新鮮莓果代替調味優格。
- 在可能的情況下,以家庭簡單烹飪代替即食或包裝餐點,逐步讓孩子適應天然食材的口味。
- 採用80/20原則:大約80%的飲食以天然或輕度加工食材為主,20%保留彈性選擇,減少因過度限制造成的反效果。
- 在購買包裝食品時查看成分表,注意添加糖、鹽與不熟悉的工業添加物,將之視為參考依據而非單一判斷標準。
何時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若家長擔心孩子的飲食習慣影響生長、體重或營養均衡,或孩子已有明顯偏食且家庭難以調整,可考慮諮詢合格的營養師或醫療專業人員以獲得個別化建議。醫療或營養專業的介入可釐清飲食中的營養缺口,並提供具體且可執行的飲食計畫。
面對超加工食品的普及,重點在於平衡與長期習慣的建立。家長的選擇與日常餐桌安排,都在影響孩子的味覺形塑與未來的飲食型態。以務實、可執行的小步驟改變日常食物供給,比短期極端限制更能建立持久的健康習慣。
重點回顧
英國追蹤研究顯示幼兒期超加工食品占比高且與較高的添加糖鹽攝取和口味延續相關;家長可採80/20原則、增加天然食材曝光並在必要時尋求營養或醫療專業協助。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