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形成原因超過六成歸因於基因突變與隨機錯誤

2025-07-3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癌症的形成原因超過六成歸因於基因突變與隨機錯誤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並非全然由於環境或生活習慣,有相當比例的癌症是由於基因突變和隨機細胞分裂錯誤所引起。這一發現改變了許多人對癌症成因的既有認知,提醒我們在預防癌症時,除了注意飲食和運動,了解基因層面的隱藏風險亦相當重要。

基因突變與癌症的關聯性解析

癌症的產生常被比喻為DNA層面的「打字錯誤」。科學家將突變比作打字過程中的錯別字,而這些錯誤有可能逐漸累積使細胞變異,最終演變成腫瘤。根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癌症多源於DNA的突變,甚至可以將突變的原因歸因於「隨機錯誤」。

打字錯誤的三大類因子:

  • 先天遺傳:遺傳自父母的基因突變,占所有癌症的少數部分。例子包括著名的遺傳性乳癌,像是安潔莉娜·裘莉的基因突變,提醒我們遺傳因素在癌症中佔有一定比例。
  • 環境因素:外在的致癌物,如吸煙、化學物質等,破壞DNA結構,導致突變。例如,煙草中含有超過60種致癌化學物質,這也是肺癌與吸菸的直接關聯因素。
  • 隨機錯誤:在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DNA複製錯誤,沒有特定的外部因素,也不受遺傳控制。科學研究顯示,這類突變佔約66%的癌症起因,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隨機突變在癌症形成中的主導角色

科學家們指出,隨機DNA複製錯誤是癌症大多數發生的主要原因。每個健康細胞在生長和分裂過程中,平均每次都會發生三個突變。這些變異不一定會立即引發癌症,但當突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正常細胞便可能轉化為癌細胞。

研究數據證明隨機突變的重要性

一項由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進行的研究,借助數學模型分析全球數據,發現約66%的癌症可歸因於「隨機突變」。尤其是腦瘤、頭頸癌、甲狀腺癌、肝癌、胰臟癌及非吸煙者肺癌等癌症類型,超過95%的病例與隨機DNA錯誤相關。因此,即使生活環境再健康,也無法完全避免這類突變的發生。

從基因突變角度理解癌症預防

儘管遺傳和環境都在癌症發生中扮演角色,但科學證據提醒我們,隨機DNA突變在癌症中的比例最大。這意味著,即使我們採取最嚴格的健康管理措施,也不能完全杜絕細胞因複製過程中的錯誤而引發的突變風險。持續推進的科學研究,將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在預防與早期篩查中對抗這些無法控制的基因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