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因積極推動校園反毒與心理支持措施,獲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績優教育單位肯定。本文整理學校策略、跨域合作與可供校園借鏡的做法,並說明識別風險與尋求協助的基本方向,供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參考。
獲獎背景與校園目標
該校連續兩年獲得教育部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領域的表揚,校方強調以「校園零毒品」為長期目標,並透過整體校務與學生事務的協同來提升師生的反毒意識。學校表示,相關成就來自多元面向的推動,而非單一措施。
學校推動的主要做法
校內以整合資源和營造支持網絡為核心,具體作法包括
- 與在地醫療或照護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整合心理支持與專業轉介管道
- 引進校外支持方案提供同儕陪伴與情緒支持,協助學生建立抗壓與求助管道
- 與地方毒防中心與民間團體合作,透過宣講與宣導擴大教育觸及面
- 成立學生團體推廣反毒教育並培訓志工在社區及國中小進行外展活動
- 以藝術手作、運動與校內活動將預防教育融入日常,強化正向替代行為
- 舉辦專家演講與設置宣導攤位,提供師生即時諮詢與資訊
誰是關鍵推手與適用族群
此類計畫通常由學務或學生輔導單位主導,需與教職員、校安人員、志工及外部醫療或社會服務機構協力。主要適用對象為在校學生,同時也重視教職員的識別與因應能力,以利早期發現與介入。
常見風險因子與識別跡象
教育性說明常指出風險因子包括同儕影響、應對壓力的資源不足、生活或學業壓力與物質可得性。識別跡象可能表現為學習成效突降、情緒或睡眠變化、人際互動明顯改變或對原本活動興趣降低。這些訊號並非確診依據,但可作為啟動關懷與評估的依據。
如需協助可採取的方向
校園防制策略重視預防、早期發現與跨域轉介。當師長或家長發現疑慮時,可先採取傾聽與支持,並聯繫校內輔導或學生事務單位安排專業評估;在需要時,可透過既有的校內外合作管道尋求醫療或社會服務協助。本段落提供一般資訊,非個別醫療建議。
實務推動的可行觀察
受獎案例顯示,持續性的宣導、跨機構合作與讓學生參與的方案,有助於提升校園防制工作的能見度與可及性。實作上強調系統化的通報與支持流程,以及透過多元活動增強學生的情緒調適與正向連結。
報導式收束:校方表示,持續投入資源與建立合作網絡是推動校園健康與安全的長期工作,鼓勵教育界與社福、醫療系統維持溝通與合作,使預防與及早介入措施更貼近學生需求。
重點回顧
本文聚焦學校獲獎的反毒與心理支持做法,說明跨域合作、學生參與與日常化宣導的實務價值,同時提醒早期識別與專業評估的必要性與侷限。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