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食飲食與心血管健康的關聯及風險提示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越來越多人選擇素食作為日常飲食的重要選項。研究顯示,偏向植物性飲食的素食者或魚素飲食者,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與高血壓)風險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具體來說,曾經的研究追蹤48,000名平均年齡45歲、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群體,調查發現,素食者的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率較傳統葷食者低約13%,而魚素食者甚至低至22%。
然而,令人關注的是,長期純素食者的中風風險可能會高出普通葷食群體20%。這項為期18年的大規模追蹤研究指出,中風風險與植物性飲食息息相關,但原因可能與營養素缺乏有關,尤其是維生素B12缺乏,成為中風發生的潛在因素之一。
維生素B12缺乏與中風的潛在連結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肉類、奶製品、海鮮和蛋黃。此營養素不僅對於血紅素的合成至關重要,缺乏時會造成貧血、神經系統損傷甚至可能影響血管健康,進而提升中風的風險。專業營養師指出,全素飲食者往往容易因為攝取來源有限,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狀況,因此建議需額外補充維生素B12的營養補充品,以避免健康危害。
如何預防維生素B12缺乏及相關疾病
對於追求素食生活方式的人來說,建議除了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植物性食物,像是芭樂、檸檬和柑橘類,以增進鐵的吸收外,亦應選擇補充維生素B12的保健品或營養品。營養師提醒,除非經由血液檢查確認缺乏,否則服用綜合維他命補充劑會更為安全且有效。此外,避免過度依賴植物來源的B12,並確保攝取量符合每日建議的2微克,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措施。
素食飲食中可能引發的營養失衡問題及預防方案
儘管追求純素飲食具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但若未妥善調整飲食內容,可能會造成營養失衡。許多素食者由於過度減少或不恰當選擇豆類與加工素食,導致蛋白質素欠缺,甚至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此外,為了避免過瘦或體重過輕,應合理搭配高蛋白食物,選擇天然且營養豐富的原型食材,如原汁原味的豆製品,避免過多油炸或高糖素食品,維持均衡營養。
過度飲食高熱量素食引起的身體問題
有人誤以為不食肉類就能保持完美身材,忽略了高熱量素食食品的危害。素雞、素肉與甜水果若攝取過量,會增加轉化為脂肪的風險,導致體重上升,並引發血糖與三酸甘油脂異常,甚至形成肥胖或代謝疾病。良好的烹調應用少油、多蔬果,並控制水果的攝取量,有助於預防肥胖問題。
素食群體營養補充策略與專業建議
對於選擇素食的群體,尤其是全素者,除了慎選攝取具高吸收率的鐵質外,更應重視維生素B12、鐵與蛋白質的補充。建議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以促進植物性鐵的吸收。此外,時常自我評估身體狀況,如果出現體重減輕、血色差、容易疲倦或情緒低落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調整飲食策略,必要時利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進行補充。
結語
追求健康素食的道路雖然迷人,但更需格外留意營養均衡與重要營養素的攝取,唯有在專業指導下,才能避免因營養缺乏而帶來的身體損傷與疾病風險。營養均衡與科學補充,才是素食更健康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