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回顧虛擬健保卡自試辦以來的推動情形與實務挑戰,說明使用流程、資安設計、主要應用場域與推廣障礙,並指出接下來政策重點與診所整合方向,提供有意使用或參與推動的讀者參考。
發展歷程與現況
健保署於2019年啟動虛擬健保卡試辦,2022年擴展服務場域至一般門診。截至報導時,全台累計核發約116萬2815張,約占人口五成之一的少部分。雖然發卡數呈現成長,但實際使用率被估算不到1%,顯示推廣與採用仍面臨實務困難。
虛擬健保卡的使用方式與資安設計
虛擬健保卡以手機呈現一次性 QR Code 作為就醫識別,單次 QR Code 在短時間內失效以降低截圖盜用風險。系統也設計授權綁定功能,允許家屬將長輩或 15 歲以下子女的卡片綁定在自己手機上,便於代為就醫或領藥。
採用阻礙為何
實務推動遇到多項阻力,包含民眾與醫事人員習慣使用實體卡、數位落差導致部分族群難以上手,以及診所需承擔系統建置與維護成本。基層診所與衛生所經常因設備不足而未能導入,導致普及率增加緩慢。
主要應用場域與院所採用情形
目前虛擬卡的採用仍以大型醫學中心為主,若干醫院在門診系統中已能提供相關服務。在非典型醫療場域,如居家照護、居家透析與遠距診療,虛擬卡顯示較高的應用潛力,部分居家護理與遠距醫療單位的使用量較為顯著。
政策與推動重點
健保署表示,後續推動將聚焦非典型醫療場域,並規劃設計綁定獎勵機制,鼓勵醫事人員協助病人開通虛擬卡。此外,已將虛擬卡納入雲端轉型補助計畫,透過資訊廠商協助系統整合,降低診所硬體需求,並持續升級系統以利虛實卡並行使用,提升院所參與意願。
專欄觀察
虛擬健保卡在技術與使用便利性上具一定優勢,但要從示範場域擴大到基層與高齡族群,仍需兼顧系統整合、教育推廣與補助機制。政策端與醫療院所之間的協作、以及對數位弱勢的支持,將是下一階段能否提高使用率的關鍵。
重點回顧
虛擬健保卡提供一次性 QR Code 與授權綁定等便利,適合居家照護與遠距醫療等場域;但因民眾習慣、設備與成本問題,普及率低,需以補助與教育並重推動。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