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志工健康成為搜救行動重要課題

2025-10-1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災區志工健康成為搜救行動重要課題

災區搜救行動除了搶救受困民眾,也需同步管理志工與搜救人員的健康。本文說明現場常見外傷與感染風險、現場醫療處置重點與何時應儘速就醫,強調防疫與人員輪替的重要性,供關心災區志工健康的讀者參考。

現場傷病概況與醫療支援情形

在近期的搜救任務中,前線志工與搜救人員出現包括長期勞動導致的足部繭泡與發燒等問題。當地醫療隊在現場提供初步診療,對足部破皮與起泡進行評估、清創與包紮,並對發燒個案進行呼吸道感染篩檢;對篩檢陽性的志工建議儘速赴院評估並採取隔離措施,以降低在密閉或人員密集工作環境的傳播風險。

搜救現場常見外傷與評估要點

長時間穿戴安全鞋、反覆站立或搬運重物,常導致足跟磨擦、起水泡或破皮。這類外傷若處理不當,可能演變為感染或影響行動能力,進而影響搜救效率。現場評估通常關注傷口是否深及是否有感染徵兆。

  • 需注意的症狀包括:傷口持續紅腫、滲液或化膿、傷處迅速腫脹或疼痛加劇。
  • 若出現發燒、四肢無力、呼吸困難或無法負重行走,應視為需要醫療評估的情況。

發燒與呼吸道症狀的現場防疫措施

在災區環境中,發燒與呼吸道症狀的個案不僅影響個人康復,也可能增加群聚傳播風險。現場醫療團隊會依症狀採檢並建議必要的檢查或轉診,以利判斷是否為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臨時醫療站也會協助通報指揮單位,並給予隔離與防疫建議,減少疾病在救援現場擴散的可能性。

維持現場人員健康的實務建議

在出勤與輪替安排上,應重視休息與補給,確保人員有足夠的水分與營養;現場應備齊基本護理用品與防護裝備,並設置低門檻的醫療評估站,讓不適者能及早被檢查。指揮系統也應鼓勵人員主動回報身體不適,避免因勉強作業而延誤照護。

現場醫療團隊的角色與後續關懷

醫療團隊在災區除處理急性外傷外,也扮演健康監測與防疫協調者的角色,包括評估傷口、給予止痛與保護性處理、進行必要篩檢,並建議何時需轉送醫療院所。對於短期高強度工作的人員,後續的追蹤與休養安排有助降低併發症與感染風險。

搜救行動的成功不僅仰賴即時的救援策略,也依賴對每位志工與救援人員健康的照護。若在救援過程中感到不適或受傷,建議儘速向現場醫療單位通報並接受評估,以保障自身與團隊的安全,維持搜救任務的持續性與效能。

重點回顧

災區志工常見足部摩擦傷與呼吸道感染風險,現場醫療以初步評估與防疫措施為主,強調及早通報、適時輪替與專業轉診以降低併發與群聚傳播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