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急症中心試辦啟動 減緩急診壅塞的設想與挑戰

2025-10-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假日急症中心試辦啟動 減緩急診壅塞的設想與挑戰

衛福部自十一月起於六都試辦假日急症中心 UCC,目標在分流輕症與緩解大型醫院急診壅塞。本文說明試辦範圍、醫界關切的配套面向與民眾就醫考量,並就人力、資訊整合與誘因設計等實務挑戰提出觀察與建議。

假日急症中心的試辦範圍

政府規劃從十一月二日於六都啟動假日急症中心(UCC)試辦,預計設置多處據點,主要由地區醫院與聯合診所輪值,處理不危及生命的輕急症案例。此類據點的設立方向是提供週日等假日缺乏門診時段的即時醫療選擇,期望將部分就診壓力從大型急診轉到社區層級。

醫界提出的三大配套面向

醫務管理與臨床專業領域普遍認為,單靠基層醫師的熱忱難以維繫長期運作,可從以下三方面補強:

  • 人力永續與排班彈性:避免讓原本就負荷高的門診醫師承受更多假日輪值,以免形成不均負擔。
  • 合理津貼與補助機制:檢討類似急診輪班的補助模式,建立明確的補償與工時遵循框架,降低過勞風險。
  • 團隊整合與資訊互通:將假日據點納入電子病歷與檢查結果共享,確保病歷延續與醫療品質。

患者與社區的期待與限制

對民眾而言,選擇就醫地點常取決於可及性與信任感。假日急症中心若能提供清楚的分流指引、合格的醫療團隊與必要的檢查支援,較可能吸引輕症患者就近就醫,讓大型急診資源優先留給嚴重或需要專科照護的病人。但此一制度若缺乏後端支援或整體分級醫療機制,短期內的效果可能有限。

實務推動的關鍵考量

要讓假日急症中心成為可持續的社區急性照護節點,需要政策面長期規劃。重點包括建立跨機構的轉診與資訊流、納入護理與檢驗等多職類支援,以及設計符合勞基法的輪班模式。當基層與醫院端角色分工清楚、誘因完整時,分級醫療與社區照護網絡更有可能穩定運作。

整體而言,假日急症中心屬於補位性措施,短期可緩解假日診療空缺與急診壅塞,但要成為改善急診過載的長期策略,仍須同步強化分級醫療與家庭醫師制度,並在試辦期間檢視人力、資訊與補償機制的落實情形。

作為新聞專欄觀察,這項試辦若能在試行階段收集運作數據、經濟與人力成本,以及病人滿意度等指標,將有助於後續政策調整與擴大推廣的可行性,進一步帶動社區醫療與醫院服務的合理分工。

重點回顧

試辦假日急症中心旨在分流輕症並緩解大型醫院急診壅塞,成功關鍵包括人力永續、合理補償與資訊互通。制度短期可補位,但長期成效需視分級醫療整合與補套措施落實情況。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