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全穀類有助預防心臟疾病與控製腰圍血糖血壓

2025-07-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多吃全穀類有助預防心臟疾病與控製腰圍血糖血壓

心臟疾病是台灣國人重要的健康威脅之一,每26分鐘就奪去一條生命。尤其在夏季天氣炎熱時,心臟負擔更進一步增加,因此有效的預防措施備受醫學界關注。一項於《營養學期刊》刊載的最新研究指出,經常攝取全穀類食物對於控制腰圍、血壓與血糖都有顯著幫助,可有效降低心臟病的發生風險。本文將探討全穀類攝取與心臟健康之間的密切關聯與科學證據。

全穀類與心臟病風險控制的科學研究背景

由塔夫茨大學合作的美國農業部人類老化營養學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追蹤超過3000名中老年人的長期研究,平均追蹤時間長達18年。研究專注於分析全穀類(如小麥、藜麥等)與比對的精製穀物(如白米、白麵包)對於脂質、血糖、血壓等心臟危險因子的影響。結果發現,經常食用全穀類的個體,腰圍較少增加,血糖和收縮壓的升高程度低於較少食用者。

全穀類的營養價值及其健康功效

所謂的全穀類是未經加工或較少加工的穀物品種,保留了麩皮、胚芽與胚乳三大部分,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以及鐵、鎂、硒和鋅等礦物質。相較於精製穀物,這些營養素在身體中的吸收與利用更具優勢。當穀物經過過度精製,會失去大量纖維與營養,這不僅影響腸胃健康,也可能導致血糖和血脂的異常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全穀類攝取與心臟血管疾病防護

研究指出,經常攝取高劑量的全穀類食物,有助於降低腹部脂肪堆積、血糖和血壓,這些都是心臟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每日攝取三份以上的全穀,而限制精緻澱粉攝入在一份以下,不僅能幫助控制體重,更能改善內臟脂肪比例。美國農業部的專家表示,將全穀類融入日常飲食,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預防心臟病策略。

營養專家推薦的飲食調整方法

營養專家建議,日常飲食中可以逐步用全穀類替代白米、白麵包等精製品。除了選擇五穀米、十穀米外,也可將藜麥、小麥等混入白米中,以增加纖維和營養素的攝取。而對於牙口或吞嚥功能較差的老人,可將全穀類煮得較軟,或加入蔬菜水果等,以確保營養均衡。長期堅持攝取全穀類,能幫助改善便秘、腸胃功能,並在年長時有效控制血糖與血壓,進一步防範心臟代謝疾病。

全穀類在日常飲食中的應用與實務建議

營養專家提醒,減少精製澱粉,增加全穀類食物,是簡單有效的飲食改變策略。以糙米為例,其熱量相近但膳食纖維比白米多8倍、維生素E高10倍、B族維生素也大幅提升。此外,礦物質如鉀、鎂、鈣和鐵的含量也大幅增加。若不習慣直接食用全穀類,可將其與白米混合,逐步調整用量,養成長期攝取的習慣,这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也利於降低血脂血糖及血壓的長遠健康風險。

特別提醒老年人與特殊族群

研究亦指出,牙口不佳或吞嚥困難的長者,仍可透過將全穀煮得較軟或與蔬果類混合,營養不流失。此外,將全穀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有助於預防中老年人的腹部肥胖、血脂異常與糖尿病,進而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長期的飲食習慣改變,是打造健康心臟、控制身材的好方法。

結語

長期飲食中加入全穀類,不僅是營養均衡的良方,更是預防心臟疾病的實證策略。每個人都可以從簡單的日常飲食調整做起,把更多豐富的全穀類融入餐桌,或許是守住健康、預防疾病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