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國內通報數例百日咳確診,案例包含未達疫苗接種年齡的嬰兒與其家人。本文說明常見症狀、易感族群、檢查與衛生處置重點,並提供居家與社區防護建議,協助判斷就醫時機與降低群聚風險。
個案概況
衛生單位通報新增數例百日咳確定病例,指標個案為一名年齡尚未達到接種疫苗年齡的男嬰,於出現咳嗽後因症狀惡化收治加護病房,檢驗後確診。該名嬰兒的同住家人包括母親與姊姊也相繼確診,列為家庭群聚感染。
該事件匡列接觸者數名,部分同住者已採檢並接受預防性處置與持續監測,衛生單位將依疫調結果調整後續追蹤期限。
百日咳的常見症狀與高風險族群
百日咳早期可類似普通感冒,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與輕微發燒;病程中可能出現陣發性劇烈咳嗽、呼吸時有哮鳴聲、咳後臉色潮紅或發紫,以及咳嗽後嘔吐等情形。嬰幼兒因免疫尚未完全,臨床表現可能更為嚴重。
根據監測資料,截至某一時點的累積通報顯示,確診個案在青少年與年幼嬰兒間分布較多,並出現家庭群聚或校園相關延伸情況,為近期病例增加的重要特徵。
檢查與衛生單位處置
當有疑似症狀時,臨床醫師會依症狀與接觸史安排採檢,以確認病原。針對匡列的接觸者,衛生單位常會執行檢驗、通知採取必要的監測措施,並在評估後提供適當的預防性處置或後續追蹤。
為掌握疫情動態與降低傳播風險,公共衛生單位會持續追蹤個案接觸者直到監測期結束,並視情況公布必要的防疫建議。
居家與社區防護要點
- 若家中有人出現持續或陣發性咳嗽,避免與尚未完成接種或年幼嬰兒密切接觸,減少群聚風險。
- 維持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在症狀期採取口罩與適度隔離,有助於降低飛沫傳播。
- 已達接種資格者應依疫苗接種建議完成免疫程序,以降低感染或加重風險。
- 密切配合衛生單位的疫調與檢驗安排,並遵守醫療機構對於就醫與隔離的指示。
何時應尋求醫療協助
如出現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急促或有哮喘音、咳嗽後臉色發紫或反覆嘔吐、進食量明顯下降或尿量減少等警示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接觸史或家中其他人是否有類似症狀,以利評估與診療。
面對家庭群聚事件,公共衛生監測與個人防護同等重要。民眾應提高警覺,當懷疑相關症狀或曾與確診者接觸時,主動與衛生或醫療單位聯繫,依專業建議完成檢驗與後續處置,降低傳播鏈擴大風險。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近期百日咳家庭群聚情況與主要警示,整理症狀辨識與居家防護要點,並指出監測與接觸處置仍有不確定性,應以衛生機構與醫療專業為依據。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