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家庭群聚導致一月大嬰重症 報導與防護要點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百日咳家庭群聚導致一月大嬰重症 報導與防護要點

本篇整理近期本土百日咳家庭群聚病例,說明嬰幼兒重症風險、典型症狀、檢驗與就醫時機,以及現行疫苗接種建議與防護重點,協助家長與照護者判斷與採取預防措施。

病例概況

國內出現一起家庭群聚共有三名個案確診,其中指標個案為一名一個月大的男嬰,因呼吸急促與血氧下降送入加護病房治療。該名嬰兒在住院治療並轉出加護病房後,與同住家人中另有兩人經檢驗確診。

衛生單位已針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匡列與追蹤,並強調嬰幼兒是百日咳重症高風險族群,需特別注意早期症狀和防護。

百日咳臨床與傳染特性

百日咳由百日咳桿菌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染,一年四季皆有可能發生。感染初期症狀常與普通感冒相似,包含流鼻水與初期咳嗽,因此容易被忽略。

  • 潛伏期與具傳染性的期間約為兩週左右
  • 典型警示症狀包括陣發性且劇烈的咳嗽、咳後面色潮紅或發紫、咳後嘔吐或伴隨哮鳴樣呼吸聲
  • 嬰幼兒若未獲得及時診治,可能出現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何時就醫與檢驗的考量

出現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急促、咳嗽後面色改變或反覆嘔吐時,建議儘速就醫以接受臨床評估與必要的檢驗。早期診斷有助於針對接觸者採取防護與後續追蹤。

醫療人員會依症狀、接觸史及檢驗結果判斷是否為百日咳,並評估是否需要住院或加護觀察,特別是對於尚未完成接種疫苗的嬰兒。

疫苗接種與預防建議

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的主要措施。國內提供的嬰幼兒接種時程包含出生後規定的多劑次接種以建立保護力。

  • 嬰幼兒接種時程包含出生後滿2、4、6及18個月,以及接近入學前再接種一次
  • 11至18歲青少年可自費追加一劑以減少傳染給家中嬰兒的風險
  • 建議懷孕晚期及主要嬰兒照顧者考慮自費接種以加強保護

除接種外,家庭成員若有呼吸道症狀應注意自我隔離與就醫評估,避免將感染帶回與嬰幼兒接觸。

國際疫情趨勢與對在地防護的啟示

國際間近期亦出現百日咳病例上升的情況,部分國家出現較大規模疫情與嬰幼兒死亡病例。這顯示社區內若出現感染,易透過家庭或學校傳播,強調本地防疫與疫苗覆蓋的重要性。

對家庭而言,關鍵在於讓符合接種資格者按時完成疫苗接種、及早辨識疑似症狀並就醫求診,減少嬰幼兒暴露風險。

專欄觀點

面對家庭群聚案例,醫療與公共衛生措施需同步落實:疫苗接種策略應向高風險接觸者延伸,臨床上亦需提高對初期類感冒症狀可能為百日咳的警覺。家長與照護者掌握疑似症狀的就醫時機,並配合衛生單位的接觸者追蹤,有助於降低嬰幼兒重症風險。

重點回顧

近期家庭群聚病例指出嬰幼兒為百日咳重症高風險者,重申按時接種與照護者施打疫苗的重要性;然而疫苗覆蓋與早期診斷仍面臨執行與識別的挑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