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氣候轉變,冬季逐漸深入,血管收縮的狀況會使血壓容易升高。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正確的用藥管理與血壓控制變得尤其重要。在寒冷的天氣中,高血壓不僅可能引發心臟疾病,甚至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因此,醫療專家提醒,患者應謹慎用藥,避免擅自停藥或調整劑量,以維持血壓在安全範圍內。
冬季血壓波動須警惕 嚴格遵醫囑服藥才能平穩血壓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及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根據醫療專家指出,冬天因氣溫下降導致血管血管收縮,容易使血壓瞬間飆升,危及患者心血管健康。專家強調,確診高血壓的患者必須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不能自行減少或停用,避免血壓突升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血壓控制的三大法則 高血壓藥物須依照個人體況開立
醫療專家提醒,高血壓的治療方案多樣,藥物選擇包括血管收縮酶抑制劑(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β阻滯劑、鈣離子阻滯劑(CCB)及利尿劑。每種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適用於不同的病人狀況。因此,使用任何高血壓藥物都必須經由醫師診斷與開立,切勿與他人共用或自行購藥,避免造成藥物交互作用或副作用,影響血壓控制效果。
高血壓用藥副作用與正確應對方式
服用血壓藥物時,有時會出現乾咳、疲倦、頭暈或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這些症狀多為藥物引起,患者若自行購買成藥或偏方解決,可能不但未改善,反而錯失調整治療的最佳時機。例如,血管轉化酶抑制劑(ACEI)常引起乾咳,β阻滯劑則可能影響性功能。專家指出,出現不適症狀時,應立即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調整藥物或劑量,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控制血壓。
血壓自我監測與生活習慣調整提升血壓管理效能
定期自我監測血壓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生活中,血壓管理得當可以有效預防心臟和腦血管疾病。建議成年人每月自行測量一次血壓,40歲以上者建議每週測量,並採用“722原則”——每週測量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以掌握血壓波動趨勢。測量時應保持放鬆,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手臂置於桌面上,避免講話,確保讀數準確。此外,保持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健康飲食,有助於穩定血壓水平。
調整生活方式 避免血壓忽高忽低
除了藥物治療,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樣重要。專家建議,冬季因應氣候變化,應避免高油高鹽的補品如麻油雞或當歸鴨,以降低血壓升高的可能性。若需使用中藥調理,務必先諮詢醫師意見,以避與西藥進行不良交互作用。日常生活中,保持適度運動、規律作息、戒煙戒酒,也能有效控制血壓波動,守護心血管健康。
按時服藥與血壓記錄 方案才穩妥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必須堅持按醫囑服藥,切勿自行增減劑量或停藥。一旦發現血壓未達理想值,應盡快回診調整藥物,避免因血壓未控造成心臟或腦血管疾病。患者還應每天測量血壓並記錄,以利醫師參考,進而進行適合的治療調整。保持良好的用藥和生活習慣,才能在寒冬中守護心血管的安全與健康。
專業建議 高血壓患者冬季保健須知
冬季高血壓防範措施除了用藥管理外,亦應密切注意身體反應。如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私自行動調整用藥或購買偏方,以免延誤病情。尤其是藥物副作用造成的症狀,比如乾咳、疲乏或性功能障礙,都是需專業評估的警訊。此外,心情放鬆、血壓正常範圍內,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