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AH 指出恢復非洲豬瘟無疫區應符消毒與監測條件

2025-10-3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WOAH 指出恢復非洲豬瘟無疫區應符消毒與監測條件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就近期本土非洲豬瘟通報說明恢復無疫區地位的關鍵條件,涵蓋撲殺與現場消毒時程、引入測試豬隻的監測期與實驗室陰性檢驗等要點,並強調應採取風險導向的監控策略以降低進一步傳播風險。

疫情通報與目前狀態

國內出現非洲豬瘟病例的通報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接獲。根據紀錄,事件自10月21日開始,通報為進行中,涉入飼養頭數為301頭,確診病例109頭,死亡106頭,已撲殺195頭。感染來源尚未確定,相關防疫措施自21日起全面實施。

恢復無疫區地位的主要條件

WOAH 表示,一處國家或地區要恢復非洲豬瘟無疫區地位,必須在最後一處感染場域消毒至少三個月後,符合撲殺與監測等前提條件,才能自行宣告無疫情。若先前已自行宣告無疫的國家或地區通報病例,其無疫地位會中止,相關宣告亦會自專屬名單上移除。

此一程序除要求場域消毒時程外,還包含在撲殺後引入測試豬隻以持續監測,並依陸生動物衛生法典的規定提交檢測結果以確認陰性。

測試豬隻與監測期間的安排

作為恢復無疫區地位的驗證措施,須在清潔消毒後引入未感染的測試豬隻,並對其進行為期約兩個月的密切監控,以觀察是否有感染跡象。此一過程應搭配實驗室檢測以確認檢體為陰性,監測強度與頻率則應依風險評估與當地疫情演變調整。

檢測與監控策略建議

WOAH 說明,針對非洲豬瘟並無一體適用的固定檢測頻率,建議採取基於風險的監控作法。在疫情發生地點、周邊以至流行病學上相關的養殖場,加強臨床監測與實驗室檢驗,並隨著疫情與風險變動調整監控計畫,以利及早偵測與控制傳播。

廚餘處理與飼養管理要點

關於以廚餘餵豬的作法,WOAH 引述陸生動物衛生法典的處理標準,指出任何用於餵豬的廚餘都應採特定方式處理以使病毒失去活性。可行的方法包括將廚餘在至少攝氏90度下持續攪拌並保持至少60分鐘,或在絕對壓力3巴下以至少攝氏121度保持至少10分鐘,或採行經證實能消除病毒活性的等效處理方式。

相關規範反映出對飼養管理與餵料來源的嚴格要求,旨在降低病原透過餵料或人為活動擴散的風險。

對產業與檢疫管理的意涵

在國際貿易架構下,世界貿易組織授權的疾病無疫區認定可作為貿易參考,但此程序通常限於特定數種疾病。非洲豬瘟雖不在該等既定疾病名單內,然而成員國仍可依標準作業流程自行宣告無疫。通報一旦發生,對無疫地位的認定會立即受到影響,相關防疫與監測措施也需同步提升。

對業者與監管單位而言,當前的重點在於堅守撲殺與消毒程序、落實基於風險的監測,以及確保廚餘等潛在傳播媒介經過適當處理,以減少擴散並爭取早期恢復狀態的可能。

本文以新聞記者視角整理相關機構對非洲豬瘟的官方說明,呈現可供注意的防疫與監測要點,供業界與關注者參考。

重點回顧

WOAH 強調恢復非洲豬瘟無疫區需在最後感染場域消毒三個月並配合撲殺後引入測試豬隻兩個月監測與實驗室陰性結果,並以風險導向監控與適當的廚餘處理降低傳播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