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防盲基金會於世界視覺日舉辦台北活動,聚焦日常護眼與眼科研究分享,介紹論文獎項、偏鄉服務與檢查就醫的科普觀點,強調預防與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活動概況
本次響應世界視覺日的活動在台北舉行,主題以日常護眼與促進臨床研究交流為核心。主辦單位說明,透過學術發表與頒獎,期望提高社會對眼睛健康的關注,並強化偏鄉醫療與衛教工作。
基金會與學術推動
臺灣防盲基金會自2017年成立以來,持續投入偏鄉義診、眼疾衛教與防治推廣。自2022年起,基金會設立專屬學術發展基金,鼓勵眼科學術創新與臨床經驗分享,促進國內外交流與人才培育。
參與陣容與獎項揭曉
活動邀請多位眼科專業人士與衛政相關代表出席,並安排「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治療與新發展」等專題演講。當日舉行第四屆論文頒獎暨發表會,表彰在臨床與研究上具創新貢獻的團隊與個人,同時頒發紀念獎以致敬早期推動眼科教育與制度建構的前輩。
日常護眼可以做什麼?
日常護眼屬於預防性保健的範疇,可透過維持規律的視力檢查、調整工作學習時的用眼習慣、控制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以及必要時配戴適當的視力矯正裝置來減少風險。這些措施有助於早期發現視力變化,但不代表能取代專業診療評估。
何時應尋求專業評估?
若出現視力模糊、視野改變、持續眼痛、異常閃光或突然視力下降等情形,應儘速向合格的眼科醫療機構諮詢。對於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家族性眼病史者,醫師可能建議更頻繁的檢查以利早期發現視網膜及其他眼科疾病。
社會參與與支持面向
本次活動也包含公益表演與社會宣導環節,呼籲企業與團體協力支持偏鄉義診與全民衛教。主辦單位表示,透過結合學術、社福與民間資源,可將防盲工作延伸至更多需要的族群。
活動的報導與交流呈現了眼科學術的多元面向與實務連結,提醒民眾保持對眼睛健康的關注,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
重點回顧
本文報導世界視覺日相關活動與論文獎項,整理日常護眼與檢查要點,說明可提升早期發現與預防,但實際處置仍以臨床診斷為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