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選股好嗎?本益比有什麼限制?本益比選股技巧

2022-08-11信用卡社

本篇文章信用卡社授權提供

本益比選股好嗎?本益比有什麼限制?本益比選股技巧

關於本益比: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提及過本益比是一個判斷投資回本時間的指標,使用本益比比較同產業公司時,本益比越低代表股票越便宜。但是,真的這麼簡單嗎?使用本益比選股時要注意什麼?

本篇將深入分析本益比選股的技巧與注意事項,讓這項好用的指標工具發揮最大效用,讓你進入投資世界免繳學費。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11)

買本益比越低的股票越好嗎?

假設一間公司的獲利穩定,則本益比的倒數就是投資報酬率,譬如一支股票股價為100元,而EPS為 10元,此時我們可以說它的年報酬為10%。

傳統對於本益比的判斷是用簡單的三分法:

  • 本益比大於20的股票就代表貴,因為報酬率不高於5% (20的倒數)
  • 本益比約為15的股票屬於價格實在
  • 本益比小於12的股票算便宜

PEratio-for-price

但是,如果投資股票都這麼直接簡單那麼這世界就太美好了。

本益比判斷法什麼時候失靈?

請謹記,本益比將貴或便宜的概念做分類的方法不保證有效,事實上,若沒有注意公司體質及市場眼光,三分法所造成的誤判比例不低。一間公司的方方面面都會影響股價,且有的是影響短期股價,有的則是有深遠影響。那麼,有哪些原因會導致本益比判斷法失靈呢?

  1. 成長潛力不同
    股價反應的是該公司的未來價值,高本益比有時是源自於投資人看好公司轉型蛻變,或開創新的獲利來源。由於一般所使用的歷史本益比無法預測未來,此時使用本益比進行的價格三分法將失去參考價值。

觀察一間公司股價高低可以參考它自身歷史的本益比,以及同業的本益比

另一方面,當一間公司的成長性低,或是投資人判斷它在未來可能會衰退,同理,本益比小於15也並不等於合理的價格。

  1. 獲利穩定度不同:獲利越明確安全的公司,投資人會評比為較低的報酬率,也就是更高的本益比。因為獲利穩定也代表著這間公司不容易在時間內變得很賺錢。對於沒有成長期待的公司,投資人將傾向於投放資金到其他高獲利標的

2factors-for-failed-PEratioInvestment

本益比判斷法失靈案例

假設案例

我們現在知道了公司的獲利穩定度與成長潛力就是影響本益比投資法的兩大因素。因為公司的營運狀況是動態的,有外在風險,也有內部的成長潛力。假設一間公司的本益比是10,代表需10年才能回本,但這10年間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例如這間公司可能做出了可近乎壟斷市場的產品,那麼其估值將進行調整,使得本益比重新計算,達到了不同的評估標準。以下進行假想的兩間公司試算,A公司是穩定獲利的公司,B公司則是每年穩定成長的公司:

  • A公司股價都是100,去年EPS也是10元,未來EPS則是維持不變(10、10、10…),本益比為10
  • B公司股價200元,去年EPS是10元,未來每年EPS成長2元,本益比為20

若選擇了A公司進行投資,我們可以算出回本速度為10年回本,賺回100元。另一方面,B公司需要10年4個月回本,賺回200元 (第10年時賺回190元)

從上面的試算案例可以發現,雖然兩間公司的本益比差了2倍,但B公司的成長幅度使得B公司在第10年時追上了本益比僅10倍的A公司,兩者的回本速度差不多。

記住,市場通常將公司未來成長的預期反映到股價上,因此許多成長性強,或安全性強的公司,用「歷史EPS」算出的本益比會比較高,但實際上不見得比較貴。

    實際案例

    舉台股裡2019年至2021年漲勢兇猛的半導體產業為例,聯電(2303)去年的本益比較過去幾年的變動幅度較大,20197月時聯電的月收盤價13.8元,本益比高達55.2倍,不到半年的時間,20202月時聯電的月收盤價為15.3元,但本益比已經降低為18.43倍,若只以簡單的本益比價格三分法來判斷買進或賣出,在20197月時或許會錯估聯電為太昂貴的股票而選擇獲利了結出場,於是就錯過了接下來的上漲行情。

    聯電本益比與月收盤價走勢


    注意!高本益比的成長股存在衰退風險

     

    另一方面,上述聯電的例子中,儘管投資者認定聯電能上漲,但沒人能判斷接下來的合理股價是多少,所以股價上漲一定會遇到帶量下跌的時候。

    買會成長的股票,但追高正在成長的股票存在風險。 

    結語

    小小總結:用本益比和未來漲跌沒有絕對關係。

    低本益比的便宜股,不代表未來一定會上漲
    高本益比的昂貴股,不代表未來一定會下跌

    免責聲明: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本文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投資建議。

    此篇文章來自於:CreditC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