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輔助下顎腫瘤重建與All on X規劃的臨床報導

2025-10-3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3D列印輔助下顎腫瘤重建與All on X規劃的臨床報導

本文說明3D列印與手術導引如何協助下顎腫瘤切除與顎骨重建,並以All on X概念規劃植牙重建,說明適應症、手術流程與復健要點,提供患者與家屬就醫參考。

個案與臨床背景

一名年輕患者因下顎逐漸腫大、臉型改變與咀嚼困難就醫,經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確診為牙骨質骨化纖維瘤。該腫瘤雖屬良性,但可能導致顎骨變形與功能影響,因此醫療團隊以完整切除腫瘤並同步考量重建與功能恢復為治療目標。

牙骨質骨化纖維瘤是什麼

牙骨質骨化纖維瘤屬於齒源性良性腫瘤,常見於成年女性,但亦可出現在年輕族群。臨床表現多為局部腫脹、臉部不對稱或咬合改變,影像學可見骨質增生或溶解,確診通常需病理切片。

何時需考慮手術治療

若腫瘤造成顎骨形態改變、功能受損或逐漸增大,臨床上通常會評估手術切除的必要性。術前評估包括影像定位、病理檢驗以及對顎骨神經、牙齒與周邊軟組織的完整評估,以降低術中風險並為重建做好準備。

3D列印與手術導引的應用

為提高手術精準度,團隊利用3D列印製作患者顎骨模型,模擬切除範圍與重建角度,並設計手術導引板。導引板在手術中協助定位切除範圍與保護齒槽神經走向,能在不過度侵犯神經與軟組織的前提下,達到較理想的腫瘤切除效果。

規劃流程與優點

  • 以影像資料建立三維模型,提前模擬切除與重建步驟。
  • 導引板協助縮短術中判斷時間,提升切緣精準度。
  • 術前模擬有助於術後顎骨對位與咀嚼功能重建的整體規劃。

重建方式與All on X規劃概念

在腫瘤切除後,若顎骨缺損明顯,常需以骨移植與皮瓣重建支撐面貌與功能。複雜情況下會採用腓骨皮瓣取骨移植,並以鈦板固定以重建骨支架。術前以All on X植牙設計概念規劃未來植牙位置,讓重建同時考量長期咀嚼功能與假牙安置的可行性。

術後復原與功能追蹤

重建後需時間讓移植骨整合與軟組織恢復,期間會安排定期影像與臨床評估,以監測傷口癒合、神經功能與咀嚼能力。復健期間口腔衛教、飲食調整與必要的物理治療均有助於功能回復。

什麼時候應及早就醫

若出現未明原因的臉部腫脹、咬合改變、局部疼痛或下顎外形改變,建議及早就醫檢查,透過影像與專科評估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本案示範了多學科協作與科技輔助在顎面腫瘤切除與重建的應用,從術前3D規劃到術中導引與術後功能重建,都是為了在控制病灶的同時兼顧美觀與咀嚼功能。醫療決策應由專業團隊根據個別條件討論,患者及家屬在療程中應與醫療團隊保持充分溝通,了解風險、復原期望與可能限制,並遵循追蹤計畫。

重點回顧

以3D列印建立顎骨模型並配合手術導引,可提高手術切除與重建精準性;合併腓骨皮瓣與All on X植牙規劃,有助恢復支撐與咀嚼功能,但需多次手術與長期追蹤,存在整合與癒合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